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发布了《关于钢铁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加速推进节能减排信息化建设事业。至2011年之前,主要侧重于对位于产能规模超过300万吨的钢铁企业实施新建或改造能源管理中心的项目提供重点支持,同时也将对钢铁企业大规模推广普及数字化测量仪器仪表的行为给予高度关注,并积极采纳电子信息科技的手段,对能源输配及消耗现状进行实时监控、操控与优化管理,持续强化能源的平衡调配、分析预测等环节,最终实现在整个系统内的高效节能和降低消耗。
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是我国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排放的重要领域。2009年度,全国粗钢产量达到了惊人的5.6亿吨,占据了全球同类产量的46%,其能源消耗量参与了全国总能耗的16.1%以及工业总能耗的23%;新水消耗量、废水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分别占到工业总量的3%、8%、8%和16%左右。
近些年来,钢铁工业在节能减排这一领域已取得了不小的进步。2008年度,我国主要大中型钢铁企业的总能耗为2.43亿吨标准煤,每个吨钢铁的综合能耗为626.92千克标准煤,吨钢的新水消耗为5.18立方米,较上一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吨钢材的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COD)、工业烟尘排放量分别下降至2.27千克、0.13千克、1.55千克,同比分别降低了6.2%、18.75%和1.9%。
然而,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钢铁工业在节能减排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突出问题。针对此种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钢铁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其中强调了要大幅度加快节能减排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在2011年之前,我们将重点支持300万吨以上钢铁企业新建或改造能源管理中心,同时也会大力推动钢铁企业数字化测量仪器仪表的普及使用,积极采用电子信息科技的技术,对能源输配和消耗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操控与优化管理,持续强化能源的平衡调配、分析预测等环节,最终实现在整个系统内的高效节能和降低消耗。同时,我们还鼓励重点地区和行业协会建设以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和节能减排管理系统为核心的信息化监测平台,逐步建立统一的企业综合能耗及排放数据采集、传输、处理接口标准,以期构筑起钢铁行业互联互通的节能减排数据采集和信息监测平台。我们期待,在“十二五”计划结束前,全行业能够基本实现能源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和自动化,从而大幅提升企业科学用能、科学管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