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能源成本在经营总成本中所占比例高达35%以上。公司的技术能源主管王立贵先生告知我们,倘若电费上涨1分钱,公司一年将额外支付高达2000万元的成本。因此,氯碱化工公司积极寻求合作伙伴,选择上海东智屏能源科技公司作为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对各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指导。经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电化厂二车间在盐酸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反应热,这部分热量在被水冷却后直接排放,造成了大量水资源以及热量资源的严重浪费。东智屏公司给出的改造方案是:增设两台新的盐酸炉、一台溴化锂制冷机组以及一套热水泵和冷水泵系统,以此取代原有的氨制冷系统,从而有效地回收和利用浪费的反应热能。
这些新设备的投资资金由东智屏能源科技公司承担,产权在三年后归属氯碱化工公司所有。在此期间,所节省的能源费用将由双方共享。王立贵先生表示,通过精确的数据计算,改造后预计可节约用电量超过250万千瓦时,直接避免的排水达到70多万吨,每年折合生物质燃料能源为514.06吨,这一节约相当于将生产成本的综合水平降低接近300万元。
此次采用优化技术,共同应对风险,使得合同能源管理效果初步显现出来:自2002年起至2010年,我市累计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达800余个,共节约了超过35万吨标准煤。2011年,我市实施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数量显著提升,共计达到305个,总投资额约为7亿元,共节约能源12万吨标准煤。
上海市合同能源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魏玉剑表示,对于用能单位来说,合同能源管理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并且实现成本回收的周期相对较长。同时,节能过程的有效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气候变化、环境条件、用能习惯以及方式等都可能对其造成影响,如果节能效益未能达到预期,用能单位与节能服务公司之间的关系很可能会变得微妙。用能单位可能会认为是节能方案存在问题,而节能公司则可能会认为是企业的用能方式存在问题。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况,使得许多用能单位选择一切从简。
除此之外,例如一些用能单位与节能服务公司签订了合同能源管理协议,然而几年之后,由于规模变化、业务发展的需要,用能单位需要搬迁,或是业主发生变更,或者业务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导致用能设备需要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合同能源管理的合同如何能够延续?效益如何分享?一系列的问题随之而来。面临这样的顾虑,用能单位可能会选择自行完成一些小型的节能改造,对于一些资金投入大、周期长的节能改造则可能选择放弃。
虹桥大大小小几百家节能服务机构,其技术实力及服务水准呈参差不齐之势。部分节能服务机构提出一套改造策略,从社会上采购了节能设备,为用户设施安装并投入使用后,便“静候”收益分成。然而,在合同有效期内,这些节能服务机构未能提供持续的服务支持,遇到此类情况,用户宁愿自行在市场上购买节能产品。
另有节能服务机构在提出改造策略后,设定窗户的开启率不得超过特定比例等,这类规定实难控制,实际操作中用户亦难以实现。
目前,已有节能服务机构研发了精准的用能监测调控平台技术,可实时监测中央空调运行状况,通过优化调节实现节能的目标。上海市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类具备核心技术的节能服务机构才能获得市场认可。
去年12月,上海正式成立了“合同能源管理企业联盟”,共有160多家专业公司加入。据魏玉剑介绍,这些节能服务机构相互间具有极高的互补性,以联盟形式整合资源,即可集百家之长。在联盟这一广阔的平台上,进行资金、项目、技术、人才方面的深度合作,服务品质得到极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