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淇先生认为,节能主体企业、节能服务供应商及节能设备制造商乃是节市场的三大核心。通过《规划》的正式发布,政府将如同一座桥梁一般连接三者,如此不仅能够实现利益的均衡,进一步促进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而构筑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王禹淇先生坦言,目前我国的节能服务供应商与节能主体企业之间尚缺乏完善的沟通渠道。"政府欲推动绿色节能产业,然而企业则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利润,如何在两方面找到平衡点?"这便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除了构建桥梁外,政府的政策法规会赋予节能事业以强制力,从而促使那些认为节能无利可图的企业自愿参与节能行动。
《规划》的颁布,对于"两高一资"行业亦将产生深远影响。为湖南华菱湘钢铁有限公司(简称"华菱湘钢")提供节能服务的融智力汇(北京)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君强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无疑将对华菱钢铁开展节能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周君强进一步补充道,政府的强制指令无疑会推动买方展现其环保意识,由此卖方也会积极投入其中。
"随着国家对节能问题认识的深化,市场化已逐渐成为主流。仅仅依靠政策引导——我要求你节能,尽管可能无法顾及你的盈利状况,但这并不能有效推动节能事业的发展。因为企业很可能会认为,让我节能就意味着无法获取利润,那我该如何生存呢?"王禹淇先生认为,持有这种观点的多为中小型企业。"两高一资"行业中的中小企业,虽规模较小,但能耗和污染方面却着实不容忽视。"目前,政府的制约政策对他们的影响尚小。为了帮助中小企业生存,政府只能直接给予他们可见的经济利益,他们才有可能响应国家的政策。"因此,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的节能市场,另一方面要强化政府推动节能的强制力,才能使节能事业更顺利且高效地开展。
另外,碳交易市场也是促成工业节能市场形成的一剂强心针。杨智良表示:"一旦工信部设定的工业企业减排目标真正被强制执行,买卖方势必会逐渐形成,这不但对于碳市场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而且节能主体的节能行动也将日益增多。"
事实上,市场中早已涌现出一批主动为节能主体企业和节能设备制造商提供服务的节能服务企业。在这些企业的推动下,节能市场的商业模式正逐步成型。
王禹淇先生指出:"我们的做法就是将节能设备供应商聚集在一起,为节能主体企业提供所需的节能设备,从而达到共赢的局面。然而,节能服务企业的回报周期通常在三至五年内。举个例子,如果能节约1000万元的电费,那么,节能服务公司可以从中抽取800万元作为收益,这样该节能主体企业就能节约200万元的成本。正由于存在这些利益驱动,就能有效地解决节能主体企业不愿意主动投入节能减排工作的问题。
因此,有意培养并支持节能服务企业将是现阶段政府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王禹淇先生言道:"政府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将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完善了整个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