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大型化趋势已来,金风科技等企业加速布局

   2024-03-12 工业品商城49
核心提示:《规划》明确强调了风力涡轮机组大型化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同时行业监管部门正在积极借助政策手段来加速这一趋势的普及。《规划》明确要求,未来五年内要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功率不低于6至10兆瓦的陆地(近海)变速恒频风电机组(包括双馈式和直驱式两大类型)的整体生产制造技术。实际上,风电机组大型化的趋势早已崭

     《规划》明确强调了风力涡轮机组大型化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同时行业监管部门正在积极借助政策手段来加速这一趋势的普及。《规划》明确要求,未来五年内要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功率不低于6至10兆瓦的陆地(近海)变速恒频风电机组(包括双馈式和直驱式两大类型)的整体生产制造技术。

     实际上,风电机组大型化的趋势早已崭露头角。就在去年十月,华锐风电6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已经在江苏省射阳县临港产业区完成了首台设备的吊装工作;而到了今年二月,华锐风电搭载自主知识产权的6兆瓦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凭借卓越表现成功中标上海临港海上风电一期示范项目。

     有相关消息指出,在上海临港海上风电一期示范项目竞标过程中,共吸引了我国5家著名电力企业的踊跃参与,其中除去华能新能源携手华锐风电共同推出的6兆瓦大型海上风电机组以外,其余企业参与竞标的设备均未达到4兆瓦以上的规模标准。

     业界部分专家认为,此次华锐风电成功竞标中国第一个国家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上海东海大桥10万千瓦项目,再加上即将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正式投入商用的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无疑都将成为华锐风电在海上风电领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湖南湘电风能有限公司独立研发制造的我国首台5兆瓦永磁式(其特征在于无论何时何地,磁场强度永不改变)直驱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已经在福建顺利交付安装,并计划于四月份开始设备调试,预计五月份成功进入并网发电阶段。

     此外,金风科技总裁办公室也向《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表示,该司出品的6兆瓦直驱永磁式风电机组将在2012年上半年实现并网发电,并自2014年起逐步推广至批量生产环节。金风科技总工程师崔新维详细解释说,陆地上的风电机组占据建设成本的64%左右,而海上风电机组则大约占到成本总额的45%。在创造海上风电场建设所需的总成本中,电网连接、设备安装以及支撑结构等基础设施投资占据比例过高。因此,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可以有效降低这类成本投入,进而提升海上风电场的经济效益。

     当前,尽管在全球范围内,海上风电领域中6兆瓦风电机组的商业应用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世界领先的风电设备制造商——丹麦Vestas已宣布,将为德国风电场开发商PNE公司位于德国北海的海上风电场提供共计15台6兆瓦海上风机;另一家德国知名风电巨头Repower也预计将于2013年在德国北海风场顺利完成6兆瓦海上风机的安装任务。

      现阶段,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本土能够生产大规模风力发电机组的制造商数量相对较少,其技术水平与海外龙头企业如Vestas和西门子公司仍存在明显差距,特别是在5兆瓦及以上的超大机组方面。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一般均在3兆瓦乃至更大规模,回顾过去几轮招标项目的实践效果,我们不难发现,与这些国际一流品牌相比,中国企业在技术水平、产品性能稳定性等诸多方面尚需改进和完善,尤其以5兆瓦、6兆瓦等更高规格机组的试验验证工作尤为重要。

然而我们也欣喜地观察到,随着政府对海上风电发展的大力推进,相关制造商和零配件供应商们都在努力提高自身质量水准,增强技术实力,以此为风力发电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在经历了多年来的高速增长之后,2011年中国风电行业的表现终于出现了调整迹象。据平安证券分析师窦泽云预测,现如今国内整机制造商数目已经接近百家,预估2011年总产能约为29吉瓦左右,但実际市场需求仅约为15至18吉瓦之间。这就意味着,价格竞争恐怕难以避免。鉴于传统的1.5兆瓦风机的利润率持续下滑,部分大型风电企业的上半年业绩甚至同比大幅下降,跌幅达到惊人的近五成。

      据了解,“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們国家将特别强调支持3~5兆瓦陆地及5~10兆瓦海上风机的研发和制造。预计到2020年为止,中国风力发电的新增装机速度将维持在每年超过1000万千瓦的水平,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值得注意的是,新增装机的风机设备正逐渐趋向“大型化”的方向。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