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智能电网"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且极具热度的议题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致力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推动智能电网的发展以及分布式能源的普及。多位相关领域的专家一致认同,将智能电网发展列入本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无疑彰显出该领域获得了政府的充分肯定,同时预示着智能电网全方面的建设已经逐渐迈向主流趋势。
根据《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数据显示,未来5年内(“十二五”期间),物联网技术将进一步投资于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九大重要领域。值得注意的是,智能电网投资额预计将突破2万亿元大关,成为九大领域投资最为庞大的一项,而到2015年底,预计核心技术的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2000亿元。展望未来10年,这势必会成为智能电网建设与发展的黄金期。
我国国家电网公司同时发表了《关于加快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从2009年起直至2020年的10年间,我国的“坚强智能电网”将被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首个阶段主要进行规划与试点;第二个阶段在“十二五”期间全力建设;到了“十三五”时期,逐步进入引领与提升阶段。预计整个电网建设总投资规模将接近4万亿元。具体来说,2011至2015年是规划全面建设阶段,此阶段的总投资额预计将达到2万亿元;而从2016年至2020年,将是智能电网基本建成阶段,预计总投资为1.7万亿元。
作为智能电网全方面建设的起点,这无疑是一则极具价值的利好消息。对此,宋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未来5年内,智能电网建设每年都有望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个百分点。此外,电网业或许将开展诸如宽带、电视、通信等多种业务,这无疑将为我们带来一个更为广阔的产业空间。”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前景,各地区纷纷展开行动,竞相发掘商机。例如,上海市政府于去年5月份发布了《上海推进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该方案明确了新能源接入与控制、电力电子应用及核心器件、智能变电站系统及智能设备、电力储能、智能配电网与智能用户端、高温超导等六大重点发展方向,并设定了艰巨但又充满希望的总体目标——在中国率先建设智能电网三大大型基地,包括智能电网功能示范应用基地、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发基地以及电网核心设备产业基地。期望到2012年,能够成功培养出3-5家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的智能电网龙头企业,并打造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智能电网产业集群,使产业规模突破500亿人民币的规模。
反之,江苏省则发布了新近推出的《江苏省智能电网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纲要(2009-2012年)》,明确了以智能电网建设推动智能电网产业发展、以智能电网产业发展支撑智能电网建设的双赢策略。这也为我们明确了到2012年、2015年,智能电网产业总产值分别突破1500亿元、3000亿元的宏伟目标。
另一方面,浙江省温州市正计划用两年时间实现“国际电气城”的建立,这一项目预计将带来高达千亿元的产出。而河南省平顶山市亦宣布了他们正在筹划构建“中原电气城”的计划,相信这一切必将促成智能电网全面建设的顺利展开。
然而,在智能电网全面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目前国内尚未制定出统一的行业标准,甚至连智能电网具体概念的界定以及电网智能化程度如何衡量都存在诸多争议。
各国在面向未来的智能电网发展愿景上各具特色并有着明显的侧重点。以美国为例,他们赋予智能电网更广泛的定义,它既融合了领先的通信、计算机以及电子技术,致力于打造出一种能够实现安全防护与自我修复功能的电网模式,同时以适应未来社会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为目标。相较之下,欧洲的智能电网理念则更加注重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运用以及对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整合。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推出新的能源战略之后,同样将智能电网对于推动清洁能源的效用提升至关键地位。
一位资深的行业专家坦言道,中国在发展智能电网方面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与挑战。首先,其挑战在于如何保障具备超大规模、高压等级以及复杂输电能力的输电网能够实现"清洁、安全、自愈、经济、交互"的运行状态。尽管在国家电网内部已经设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但是在国家层面尚未建立起相应的标准化工作机构,因此,他期待能够最快速度地组建由消费者、电力公司及设备制造商共同参与的工作队伍来统筹各项工作计划。
另据报道,包括国电南瑞、许继电气等在内的众多设备制造商正积极筹备,力争在智能电网相关的标准颁布实施之际实现技术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他们不仅期待着相关标准的确立,更为重要的是已经投身于技术研发之中,力求抢占市场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