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10月份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来,我国广大地区纷纷掀起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热潮。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全国范围内,包括物联网在内的七大新兴产业频繁地出现在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据有效调查数据表明,仅在物联网领域便有高达28个省市将其列为当地产业发展的重头戏推送之一,而占比超过80%的城市则是将物联网纳入到了其主要产业版图的规划当中。例如北京市、福建省的福州市、广东省的深圳市以及广州市、江苏省的昆山县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市等,皆在加快推进物联网发展的步伐。
对此现象,李峻先生以“抢位发展”加以概括,进一步表达出他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各地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逐渐成为了推动经济提速增长、节能减排、因时而变的关键因素所取代。然而,为了追求所谓的“速度”,部分地区开始忽视自身的产业基础条件以及技术研发实力的强弱差异,竞相展开项目实施、大规模扩展、争夺资源等种种行动,从而导致了产业结构趋同、重产重建、恶性价格战等不良现象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资源的分散和浪费。
一些专家学者将这些问题归咎于某些地方政府在追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产值以及市场占有率方面所采取的策略过于粗糙和急躁,甚至干涉了原本应属于市场机制起主导作用的运作过程。他们认为,新兴产业不论是从速度还是质量角度出发,都需要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各尽其能。, 鉴于此种情况,曾智泽先生表示,当前新兴产业迫切需要政府部门扮演好促进创新创业环境优化的重要角色,以便能够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
面对转型中的中国市场,在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时,企业家们需要具备巨大的勇气和毅力,勇往直前,像英利集团的董事长苗连生那样,拥有在光伏产业多年“摸爬滚打”的经验财富。他深深体会到,尽管新兴产业的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市场需求波动明显,但其商业模式仍有待完善。在这样一个高投入、高风险、回报周期相对较长的产业领域里,企业和投资者都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分析和评估自身的能力和资源。
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战略方针,将宝贵的资源优势聚焦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和培育杰出的领军企业。
通过对已经公诸于众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和相关快讯进行研究,我们发现,虽然2011年新能源产业概念股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21.83%,但是相应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仅为8.87%,比同期上市公司的整体水平低许多。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新兴产业概念股业已展现出经营收入增长迅速,但净利润增长缓慢的特点,这也充分证明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发展道路上还面临严峻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曾智泽先生特别强调了应当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即要实事求是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把资源集中用于既定方向的新兴产业的发源地和核心龙头企业,以此推动我国切实完成科技实力的提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