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全球化能源短缺形势严峻,推动智能化电网建设已然成为时代新使命,这也是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根源所在。一方面,全球能源紧张局势逼人,可再生能源的迅猛崛起及其应用于智能化技术手段来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议题,早已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焦点。另一方面,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尽管在满足庞大社会需求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却也面临着部分地域供电压力激增以及拉闸限电等困境,亟需推进中国现代化电力系统的跨越式发展。
就在近期举行的“2012中国智能电网建设国际论坛”中,众多业内资深专家针对我国“十二五”时期智能电网发展的规划策略、配套政策、远景展望、标准体系构建、经济社会效益挖掘、智能电网创新架构及先进技术等议题展开了深度研讨。值得强调的是,据相关资料统计披露,我国已经逐渐成长为世界范围内智能电网的巨大需求市场之一。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早在2009年所制定的坚定实施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的规划蓝图,预计2011至2015年将成为全面建设智能电网的黄金时段。然而,考虑到我国目前所面临的资源分布不均、燃料煤电占比过高、电能效益相对低下等问题,依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如何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成为业界热议的核心议题。
可再生能源的蓬勃发展,无疑是推动智能电网前行的强大引擎。据已知数据展示,截止2010年,欧洲新建发电厂中已有高达60%的产能源自风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质能;而电力运营商更是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将新能源投资比例大幅提升至75%。反观国内现状,尽管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之间具备显著的特性差异,例如风水生物质、地热、水力等各种发电方式及其电源动态特性间的较大差异,都将给电网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要想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首先需要调整现有的电网架构和运营模式。转变现有电网的交流运行模式为直流运行模式,设计并实施恰当的电网结构,从而有效整合广袤范围内的电力资源,这将是未来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除此之外,智能电网的发展亦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繁荣昌盛,并且带动环境保护与社会福祉的显著进步。据国家电网公司报告明确指出,在到2020年逐步建成坚强智能电网的宏伟愿景得以实现之际,相较传统电网而言,坚强智能电网有望为环境改善、能源效益、网络节点效用、发电环节效益以及其他社会效益提供v量化评估,总计带来的增值或价值预计可达约2000亿元的水平。
为了全力加速各层级电网的智能化改造进程,进而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基本完成坚强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我们应当毫不迟疑地加快各级电网智能化建设的步伐,不断提升电网对各种扰动因素、网络攻击以及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尽可能缩小大规模停运的潜在危险。在确保电网可靠、安全且高效运转的基础之上,利用智能调度与监测工具,实时调整优化网络资源配置与运行状态,力争打造一个智能双向互动服务平台,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便捷的双向互动用电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