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年我国机床行业获得了突飞神速的进步。根据有关数据表明,自2009年起,我国机床产值已连续两年稳居全球首位,占有率高达30%以上。尽管在2011年,由于受到国内外经济下行的影响,我国机床工具行业的同比增速出现下滑,但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437.61亿元,同比增长32.50%(见图1所示),总体上仍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尤为值得我们关注的,在于2011年沈阳机床集团的经营规模已跻身全球同行业前列,成为我国企业的另一项骄傲。
同时,我国还是当前全球最大的机床消费国和进口国。在市场需求方面,由于国内汽车、钢铁、机械、模具、电子、化工等一批以重工业为主导的高增长行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催生了对高效、高精度自动化制造设备的需求,机床工具行业由此进入了高速增长的阶段。在进口方面,以2011年上半年为例,我国从日本、德国进口机床的总额合计已超过60%,而从进口的机种来看,精密生产、高效高速的中高档数控机床需求显著增长,表明我国机床需求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
数控机床是以数字化制造技术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机床,它通常由控制系统、伺服系统、检测系统、机械传动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组成,主要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16大类。在新公布的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强调要重点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这无疑离不开精密机床行业的有力支撑。据专业人士分析,预计未来五年内,我国机床行业的复合增长率约为25-30%,其中,中高端数控机床将成为增长的主导力量。
从我国目前机床行业的发展形势看,自产数控机床仍然难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尤其是中高端数控机床的比重过低。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1-8月,我国机床行业平均产量数控化率为30.94%,较2010年同期的28.04%提高了2.9个百分点(见图2所示),与部分发达国家机床数控率达到70%的水平相比,差距依然明显。尤其是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德国、日本机床企业复苏迅速,且纷纷采取低价、中端机的策略进入中国市场,市场反应良好,这也给我国中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同时,来自台湾地区和韩国的中档机床也构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额达99.1亿美元,同比增长51.4%,正是由于进口激增,国产金属加工机床、数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呈现出下降趋势。
为迅速扭转当前的不利态势,2008年12月,在国家科技部等相关部门的鼎力扶持下,沈阳机床集团作为主导者,携手八家企业与六家科研院所正式创建了“数控机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该联盟以高速精密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研发、高速精密机床运动特性分析、高效精密机床切削工艺探索以及数控系统应用技术研究等领域为主要研究方向。据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透露,自2009年起正式启动的数控机床专项计划将持续至2020年,预期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及企业总投资额将高达数百亿元,这无疑标志着数控机床业已成为中国机床工业的重要战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