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最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中,已逐步演变为制造业竞争的关键性武器。为了解决工人短缺及人力成本攀升的难题,中国内地的制造业对于机器人的需求呈现出迅速上涨趋势,顶级企业纷纷采用机器人进行生产。据了解,珠三角的制造业企业使用机器人替代人类的现象已经渐趋普遍。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近日发起成立了“低成本健康产学研资联盟”以及“深圳机器人产学研资联盟”。该院院长樊建平强调,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将会成为中国制造业下一轮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樊建平指出,机器人是中科院与广东省战略合作的重中之重,与机器人技术相关的信息、家电、通讯、装备制造业等产品规模已经达到3000多亿,这证明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将成为制造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他透露,现在珠三角制造业使用机器人的企业日益增多,拒绝采用新技术的企业将逐渐衰退或者迁移至越南或内地。
“深圳机器人产学研资联盟”是国内机器人领域的首个联盟,它的建立将对装备制造业产生深远影响,有利于减轻企业的人力成本负担,提升生产效率,从而助力珠三角业升级。
樊建平用实例说明,一台拧螺丝机器人的成本可能仅为1万多元,一经引入使用就能替代6名工人的工作能力。他还指出,如今研发的机器人不只限于完成单一的任务,它们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机器人在制造领域的运用最早起源于汽车工业的生产需求,时至今日美国60%的工业机器人都用于汽车制造,而且全球用于汽车制造的工业机器人占总用量的比例高达37%。因机器人具备极高的重复定位精度与极强的可靠性,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现今已经逐步拓展到各行各业,如医疗手术、代工制造业等领域。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现在中国内地的每一个制造业细分行业中,至少有一家领先企业在使用机器人,甚至快速消费品、物流行业也开始采用机器人进行生产。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相关负责人阐释,目前已有大量劳动密集服务出现问题,请稍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