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优劣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现代化水准的高低。根据罗百辉先生的观点,虽然近年来国内外的同行乃至其他的竞争者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纷纷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且环保意识的社会认可度也在逐步上升,然而,提升技术水平并提高创新能力,以及采用更为环保和生态友好型的技术手段,无疑将成为生产厂商竞争力的重要砝码。如果机床制造商无法坚持技术创新,势必会严重影响其未来的竞争实力,存在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危机。机床制造商进军工业机器人领域时,应善加利用资本平台,大幅增加科技研发投入,不断深化自主创新,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此为公司的永续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技术基石。
当前,工业机器人市场的竞争日益白热化,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与国际接轨、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因此,加快推进工业机器人技术研究开发和生产进程,便成为了我们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的首选路径。就目前的竞争状况而言,机床制造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都各具特色,拥有各自的主导产品和业务范围,呈现出一定的市场分割和错位发展的格局。然而,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国内企业对于工业机器人及其自动化成套设备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在高端产品市场上,国内外企业的优势愈发明显,使得国内机器人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新兴技术和理念的机器人竞争,由于研发投入和研发周期的制约,同时也受到既有的市场格局的影响,因此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机床制造商在推动高端装备产业发展,扩张运营规模,创造新的收入来源和业务增长空间时,需要在巩固主业的同时,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以实现新产业和新业务的飞跃式发展。紧紧跟随国家"十二五"产业战略转型的步伐,把握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节拍,以卓越的技术、独特的品牌形象和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市场,激发技术创新的生命力,以人才作为根本,大力扩展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成套装备的产能,我们仍将坚持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的双向开发策略,抓住经济复苏带来的市场商机,发掘新的应用领域,开辟新产品市场,以此来确保本公司在国内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成套装备行业的领先地位,全力塑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形象。
对于机床制造商来说,内部的努力必不可少。他们需要提高经营管理的质量,坚持技术进步和工艺创新,以达到降低经营成本的目的;加强内部管理力度,提升风险管控水平,从而全方位提升盈利能力,着力实现公司稳健而高效的发展目标。此外,还应进一步强化产品规划、产品实现、竞争策略以及服务质量等多方面的能力,提升公司应对突发事件和复杂问题的速度和灵活性,使之充分具备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