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态势,汽车制造业、船舶制造业、工程机械制造业及航空航天领域等多方面的行业发展将日益壮大,从而为我国机床业带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据专家预测,至2015年末,我过数控机床所需配备的数控系统装机总量将超越40万台套,该数据并不包括进口机床附属的数控系统部分。预计在此期间,中高档层次数控机床所占据的比例有望达到总采购量的60%左右,由此估算出数控系统市场需求额或将超过92亿元人民币。
为了实现上述愿景,《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级科研重大专项提出了明确要求,直至2020年我国应具备以本土自主生产为主的高端数控机床主要品类供应能力;以振兴高端制造业为目标,力争使航天航空、船舶、汽车以及发电设备制造等诸领域所需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有80%实现国产制造;致力于使国产中档、高档数控机床所需的国产数控系统市场份额占比至少达到60%;力争使我国高端数控系统市场份额从现有的1%明显增长至20%。
对于这些趋势和挑战,作为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及数控系统分会理事长的陈吉红先生明确提出,全国数控系统行业在“十二五”时期应紧紧把握住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战略契机,以推动数控机床产业发展为核心导向,主机制造产业为龙头引领,基于完善的配套体系为坚实基础,着重攻坚针对数控系统与功能部件的短板,加速推进高档数控机床及其产业链的全面发展。依托国家级科研重大专项,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进程。加大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力度,全方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实力,助力我国从机床工具生产大国逐步迈向全球领先地位。
长久以来,我国数控系统与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格局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两张皮”现象。即两大层面未能建立起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协调机制,同时,企业间未形成战略联盟及利益共享的合作框架,这无疑制约了我国数控机床产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甚至影响到了整个数控系统行业的发展步伐。
陈吉红先生详细解读称,当前世界范围内数控系统产业发展主要分为三大模式。其中,西门子模式表现为:专业生产各种规格数控系统的系统厂商为全球各类主机厂商提供标准化功能模块;该模式优点为能充分发挥主机厂商与系统制造商双方特长,有助于形成高度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但不足之处在于双方合作较为松散,以买卖关系为主,主机厂商为保护知识产权而不愿过多分享特色技术。哈斯模式则强调,主机厂商独立研发数控系统,并将之与自家生产的数控机床进行捆绑式绑定销售;该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借助主机销售热潮推介系统,但也存在弊端,如主机厂独家品牌的数控系统难以得到其它主机厂商的采纳。最后是马扎克模式,即指主机厂商在系统供应商提供的开发平台之上,研制自主品牌的数控系统并搭载在自供的数控机床销售中;此模式既规避了“西门子模式”与“哈斯模式”可能产生的弊端,同时亦保留并发扬了各自的优势所在。这样就使得主机厂商关于特定控制需求、加工工艺流程以及独特使用需求能够便捷地纳入到数控系统之中;通过较低的投入成本,使得主机厂具备自身独特的技术专利权与数控系统产品;有效增强属于主机厂自主品牌的数控系统的推广力度,进一步巩固与提升主机厂的机床品牌声誉,从而增强消费者对主机厂商的信赖感;降低了主机厂商对
我们依据丰富的行业经验深入剖析后发现,采用马扎克模式是主机厂商在其数控系统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高度适用性的范例,也最能够有力地推进基于数控系统的工厂和机床制造商之间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达到使主机厂商、数控系统制造厂家以及广大客户共赢的局面。试举一例,自我国提出并全力实施“十一五”计划以来,华中数控公司就积极主动地与大连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北方第一机床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重型机床集团公司以及南通机床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国内重点机床生产商建立起牢固而富有成效的战略合作关系,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中高级国产数控机床及配套系统的研发进程。值得一提的是,华中数控公司与大连机床公司以全面而深入的资产整合为基础,构筑了稳固的战略合作协作关系,大连机床在华中数控自主开放式平台的支持下,成功地将用户工艺融入产品设计中,开创了具备独特特点的功能开发以及个性化的用户界面定制服务,并着手研发与此相匹配的"大连数控"品牌数控系统。由此所带来的显著效果就是提升了大连机床产品的整机实用价值以及性价比优势,既让广大用户受益匪浅,同时也彻底颠覆了旧有的观念——过去所有大连机床中高档系列产品无一例外均需配置进口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