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之际,至当前2011年,作为国家战略性企业的国家电网公司已然将智能电网的构建上升到了空前的高度,明确提出来要全力构建特高压电网为主干网络,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共同支撑的、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与互动化为鲜明特点的统一性、强大性的智能电网体系。他们对此制定了详尽的规划步骤,即分为三个阶段:2009至2010年间为前期探索实践阶段;2011至2015年间为全面建设阶段;2016至2020年内为引领并提升阶段。
时至今日,距离这个宏伟蓝图揭晓已然过去两年多之久,那么对于其第一阶段工作的实施进展情况如何呢?在本次行业论坛中,国家电网内部的专家向我们披露道,经过不懈努力,他们已经在电网智能化规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初步完成了相关的技术标准及管理规范的拟定,对核心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高端化信息设备,同时也积极开展各种环节的现场试验。
这位专家进一步指出,“得益于'十一五'时期所奠定的坚实基础,我国智能电网的各项建设工作正在有条理地稳步向前推进。2011年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那份社会责任报告,正是我国坚不可摧的智能电网正式宣布全面进入建设阶段的标志性事件。”他的一番话表达了我们对中国智能电网未来的无尽期待。
关于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林弘宇表示,国家智能电网建设'十二五'期间的总目标是,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能够基本建成符合要求的坚不可摧的智能电网,并使国家电网的智能化水平跻身世界前列。今年之内,国家电网公司将会全面推行16项运用广泛且已成熟的试点项目,其中包括建立17个包含智能电网理论与实践在内的综合性示范工程,兴建163座充电换成站与910台交流充电桩,再加上已投资建设并升级改造过的1329座智能变电站,建成的电力光纤到户覆盖住户数高达26万户,还有分布在26个省份分公司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以及筹建在8个省级区域的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等等。此外,他们更是致力于推广使用3700万枚智能电能表等高科技产品,稳步推动智能电网全方位建设事业的进行。
换句话说,今年底之前,全国将有25个智能小区及高层建筑成功实现智能用电双向交互功能,从而让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为低碳环保。林弘宇乐观预测称,根据'十二五'时期国家电网公司对电网智能化建设的固定投资额共计约为2860亿元人民币这一数据来推算,届时将有效拉动社会总产值增长达114,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同时创造就业岗位逾94.3万个。
鉴于此,各地地方政府积极响应,纷纷加速制订和实施本地范围内的智能电网规划项目,掀起了一股智能电网建设的热潮。
就在去年五月,上海市政府于全国率先颁布了《上海推进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确立了诸如新能源接入与控制、电力电子应用、核心器件制造,智能变电站系统及相关设施设备,电力储能技术,智能配电网以及智能用户端口,以及高温超导等六项作为核心发展领域。值得关注的是,该行动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希望能够在中国实现智能电网三大重要基础设施的领先建设,包括智能电网功能示范应用基地、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发基地以及电网核心设备产业基地。努力在2012年培育出3至5家在全球具有领导地位的智能电网企业,着力打造具有竞争潜力的智能电网产业集群,预计在2012年底,整个智能电网产业规模将逼近500亿人民币。
同样感到振奋人心的还有江苏省政府公布的《江苏省智能电网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纲要(2009-2012年)》,明确了以智能电网建设引领智能电网产业发展,通过智能电网产业的壮大反哺智能电网建设的战略方针,并制定了在2012年和2015年内推动智能电网产业总产值分别突破1500亿人民币和3000亿人民币的宏伟蓝图。
此外,来自浙江省温州市的消息显示,他们计划利用未来两年的时间建造一座名为“国际电气城”的大型工程,预期产值高达千亿人民币之多。另一方面,河南省平顶山市也宣布了正在筹建“中原电气城”的计划。这些深厚的品牌底蕴和雄厚的资本实力,无疑为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提供了无限可能。
接受记者采访时,诸位专家齐声表示:“这充分证明了我国对于智能电网建设的高度重视,全面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已经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