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证券行业分析师刘元瑞指出,作为“十二五”重点布局的新兴产业,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正迎来高速增长期。他提到,国内市场对各类装备需求激增,体现两个方向的发展趋势:一是工业化进程;二是政府和国有企业大幅投资所带来的政策支持。
根据“十二五”规划,我国将大幅增加高铁、海洋石油、风能电力、水资源利用、环保建设、特高压等领域的投入规模,这势必引发对相应领域设备强劲需求。尤其是海洋石油产业,其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带动作用尤为显著。
国际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石勇表示,不得不承认缺乏独立设计和核心技术是阻碍我国成为装备制造强国的重要因素。据工信部相关官员透露,我国很多机械基础件设备的使用寿命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如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所需优质铸锻件、核电设备投资四分之一的泵阀等依赖进口,高端数控系统也几乎完全依赖从海外采购。国产装备质量问题亟待解决。
在业内专家眼中,“十二五”规划将努力将高端装备制造业打造成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实现由“大”转“强”的转变。在此过程中,智能化将成为引领高端装备持续进步的核心元素,并逐渐贯穿产业链各个环节。
然而,高端智能制造装备的范畴不仅限于此,还应包含以下几个关键性领域:高精密度数控机床及其基础设施、全自动成套流水线、智能化控制系统、精密以及智能仪器仪表与实验设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等。
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分析,智能专用设备的研发有助于提升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精确度、环保化和全面科技含量。以精密与智能仪器仪表与实验设备为例,应对节能环保、石油化工等行业发展需求,重点关注创新化的压力、流量、物位、成分、材料、力学性能等精密仪器仪表和科学仪器的开发。对于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领域,应着重进行高精度、高精密、高可靠性轴承、齿轮传动装置及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等尖端产品的研发。
"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重点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起以及能源关切对智能制造装备需求提升,带来巨大市场潜力。然而,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新型感应、先进控制等关键技术被国外垄断;其次,产业规模较小,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缺少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最后,高端和特殊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高精密数控系统以及机器人等领域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市场占有率仅占5%左右。
5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在湖北省启动大会上表示,未来8至10 年,我国将全面推动机械产品创新,将其整体升级为"数控一代";至2030年,将进一步提高到"智能一代"。他强调,把握全球机械产品向数字化转型的机遇,通过改造传统机械行业,有望助力我国机械工业实现由大变强的飞跃。
全球产业调整及机械产品升级案例显示,蒸汽机让机械工业步入机械化时代,电气技术引领机械工业迈入电气化时代,而眼下,数控技术正在引导机械工业步入数字化时代,预计机械工业将在下一阶段走向智能化。此外,据工信部透露,依据我国智能制造技术与设备水平,"十二五"期间,将优先在电力、环保、农业、矿产、国防等重要领域展开推广应用,分阶段分梯度进行示范,构建通用、标准、知识产权的应用体系,促进产业链、技术与应用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