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专家估计,如果将普通电机换成高效电机,每年可以节省约600亿千瓦时的电能,相当于三峡电站一年的发电总量。这种改变带来的节能效果,将达到2500多万吨标准煤,同时能够降低5000多万吨碳排放。
深入推广高效节能电机对实现我国“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它也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关键举措。
企业在承担节能减排责任方面,明确其应有角色对于提高自身竞争力并促进高效电机生产同样尤为关键。
上海百特机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陆惠国表示:“企业看起来都可以制造出高效电机,甚至能做得很好。然而,高效电机和低能量电机之间的利润关系不能仅仅根据金钱因素决定。因为过于贪图利润而盲目生产低效率电机,无疑将背离实际环保需求。”
据悉,随着现行能效标准的到期,预计将在年底出台新的标准。这将给企业带来深远影响。
“高效率电机标准的推出确实会对其推广产生较大影响。新标准的颁布将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调整适应期。”浙江省电机行业协会常务秘书长江柏生在他对多家企业考察后解释道。为了应对新标准的出台,企业已经展开了包括更新模具和上马新产线等行动。虽然新标准的出台加大了企业经营压力,特别是成本不断上升,如开发新模具、增加铜用量等。但企业内部仍在努力寻求突破口。
部分专家建议,应该在公平竞争原则下解决标准问题,将强制执行新能效标准的日期推迟至2013年7月1日前,这就给了企业将近一年半的准备期,使得政策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也考虑到了企业的实际投入需求。
陈伟华提出了他们中小电机分会所采集到的主要观点:“第一步是先实行国家财政补贴以鼓励实力较强且规模较大的企业生产销售高效电机,以加速占领市场份额的步伐,进而达到使高效电机占市场份额比例高达70%的目标。然后才逐步推行市场准入门槛相关的强制措施,直至最终实现电机市场全面覆盖高效电机。”
在如何有效地推广高效电机的过程中,获得补贴的具体操作方法无疑成为了众说纷纭的焦点。而在此过程中,各相关产业协会以及企业资深人士也纷纷献策建言。
据行业协会透露,中国中小电机分会曾提出直接补贴至电机工厂的方案,然而此举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定。然而,去年底,国家惠民工程办公室为解决高效电机推广过程中的客户信息搜集难题,颁布了一份文件,明确规定,除了直接销售终端用户需提供完整资料外,只需提供配套产品销售时的发票号及其他相关信息即可。该举措大幅度简化了电机厂家的工作流程并缩短了垫资周期。自政策颁发起,高效电机推广的步伐明显加速。陈康表示,“财政部可在整个过程中搭建一个大型的数据库,每台电机都有唯一编号,通过查询编号便可得知对应的企业批次和能源效率,用户可以在地方财政部门领取补贴,无需电机生产企业直接参与,更为简便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