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范围内都在积极推进智能电网系统的建设工作。然而,由于智能电网领域的研发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鉴于每个国家独特的国情以及能源资源配置的差异性,各个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战略和重心自然会有所区别。对于我国的能源与电力发展现状来说,我们主要面临着两大基要现状:首先,能源资源匮乏,难以满足现今高速增长的社会经济需求,而且这种能源资源与电力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地域不均现象;其次,由气候变化驱动的低碳社会经济模式给电力系统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提及此事,科学技术部发布的文章指出,在未来的"十二五"时期,我国为了推动智能电网的持续发展,将大力布局一系列相关产业,例如:(1)清洁能源发电产业:智能电网体系的建立将极大提升电网适应间歇性能源发电的能力,从而奠定清洁能源发电得以更快发展的坚实基础;(2)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业,重点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方面;(3)新材料产业,如新型光电转换材料、储能材料、绝缘材料、超导材料、以及纳米材料等等;(4)电网设备制造业,以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变压器等为代表的产品;(5)信息通信、仪器仪表、传感器等领域的技术与产品;(6)新能源汽车业等。同时,智能电网的构建将牵动家用电器等其他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
"智能电网的建构不仅需要得到输配电行业的密切合作,更离不开众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大力支持,以此激发大量新生代产业的崛起。"原国家电网科技部主要负责同志曾明确表述过他的观点。
我国积极开展智能电网建设,能够在发电、输变电、配电用电及电网运行调控等多个环节实现全面的技术进步,并且在不断强化电网输配电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现代技术的深度整合,大规模地开发及应用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全面提升大型电网运行调控的智能化水平,增强电网的输电及供电能力、有效抵御重大突发故障及自然灾害的影响,进而大幅提升供电服务效能与品质,助推我国电网的整体跨越式发展。那么,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所需的核心技术支柱有哪些呢?
据科学技术部发布的文章所述,《规划》主要部署了九大重点任务,包括大规模间歇式新能源并网技术、支撑电动车发展的电网技术、大规模储能系统、智能配电用电技术、大面积电网智能运行与控制技术、智能输变电技术与装备、电网信息与通信技术、柔性输变电技术与装备、以及智能电网集成综合示范项目等内容。而这些重点任务又包含了一些更为细化的具体任务。譬如,大面积电网智能运行与控制技术就必须深入研究电网智能调度一体化技术支撑的关键问题、以及多层次、多元化协调的节能优化调度等核心技术。
此外,《规划》始终注重示范工程及产业孵化器的建立,预计将建成共20至30个以智能电网技术为主的专项示范工程项目,并设立3至5家智能电网综合性示范工程单位,同时打造5至10个智能电网范例城市、以及50个智能电网示范园区,通过投资和技术辐射的双重优势,实现对能源、交通、制造、材料、信息、传感、控制等产业的技术革新及发展,从而催生出更多具有前景的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