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今,我们拥有一个庞大且不断增长的医疗器械市场——约人民币4000亿元,这个数字正以每年高达20%的速率持续攀升。这样的发展态势使其成为当之无愧的朝阳产业,引人瞩目。”樊瑜波(Fan Yubo)先生,作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现任理事长,近日在位于北京的“2012年世界医学物理与生物医学工程大会”上发表了讲话。这次盛会,以 “技术促进健康” 为核心宗旨,于5月26日至31日期间举行。来自全球超过80个国家及地区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最具权威性的专家学者,以及从事医疗器械研究的相关人士受到了盛情邀请参加本次大会。
“在此次会议上,我们共同探讨、学习新的知识,构思全新的理念,制定新的研究计划,并且致力于发展卫生保健行业的新生科技。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平台加强跨国间的交流沟通,拓展新的社交网络。”来自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联合会的赫伯特·伊特博士对此表示赞赏。
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一门融合了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等多元领域知识的新兴交叉科学,已逐渐成为推动现代医学进步的关键驱动力。无论是药物检测仪器如血压计,还是复杂的手术辅助设备如手术机器人,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这些都无疑显示了生物医学工程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生物医学工程这一学术领域最初源于欧美地区,然而近年来,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已然日益凸显出在这一领域的活跃表现力。“生物医学工程学在亚洲乃至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从大会举办地点的更迭这一细节便可见一斑。”国际医学物理与医学工程联合会的巴里·艾伦博士对此感叹道。
樊瑜波教授表示,尽管我国目前在高精尖医疗器械市场中依然有70%以上的份额依赖进口,而涉及诸如高端膝关节、心脏起搏器等核心技术的进口比例甚至接近100%。“但事实上,我们已经开始逐步摆脱过去那种用一整列车厢的普通注射器才能换回一台核磁共振仪的尴尬局面,开始关注高端装备的购买,而中低端产品也在逐渐走出国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贸易平衡状况将会得到改善。”他补充道。
以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这家企业自2006年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之后,始终坚守着将年度销售额的10%用于研发工作。如今,该公司的各类产品不仅畅销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并且其海外销量更是占据公司全年总销售额的60%以上。
当前,我国现有生产类医疗器械公司数量达到1.5万家,从事营销业务的企业则超过了30多万家。面对如此迅猛的产业发展趋势,对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大幅增加。“因此,我们已经明显感到,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纷纷设立相应专业。然而,为了能够紧紧跟上生物学、化学、材料等领域的学术前沿,提升教育质量确实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议题。”樊宇波教授如是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