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机器人制造商集体在生产制造、市场拓展及品牌推广领域的运行渐渐趋于独立自主,逐渐呈现出一片融汇成整体态势的崭新前景。准确地说,从市场营销角度来看,以往产品的推广活动主要依靠契合各客户行业特性的展览会作为平台展开。例如,如果是致力于汽车行业产品推广的话,那么就要积极参与各类汽车展览;若是针对铸造行业,那么无疑是要充分利用好铸造展览会;至于焊接行业的产品推广者们,那自然少不了焊接展览会这个最佳舞台。2012年6月份刚刚落幕的第十七届北京·埃森焊接与切割展览会上,共展出了多达174台的机器人。值得一提的是,德国著名机器人制造商库卡已连续第七次参与该展会,此次展会上,库卡在总面积126平米的庞大展区中,向广大参观者展示了其具有强大运动控制功能的KMC系统、精确无误的数控系统KUKA.CNC以及库卡自适应补偿打磨技术,同时还重磅推出了专为金属工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KUKA MyArc弧焊包。此外,全球另一知名机器人制造商发那科公司在17家合作伙伴的展厅内展出了27台黄色机器人;同期,广州数控也如同铁人三项运动员般活跃于全国各地的展览会中,无论是南京的机床展还是广州的自动化展,无一不是他们忙碌的战场。然而客观地讲,尽管分散性参展能够分布单打独斗的优势,但终究难以与全面联动之力相抗衡。因此,面对专业性极高的机器人展览会的面世,众多制造商纷纷为之倾心不已。
在即将到来的2012中国(上海)国际机器人展览会暨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上,这场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上海东博展览有限公司强强联手精心筹划的盛宴将于今年7月3至6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华丽上演。届时,相关报名参与的企业热情高涨,如沈阳新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预计其本次参展面积将达180平方米;而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更是雄心勃勃,参展面积为218平方米,更带来了丰富多样的产品,包括14种类型。发那科同样踌躇满志,本次展出面积为108平方米,仅包含8台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既可用于焊接工艺,亦能承接搬运、去除毛刺、质量检测等不同任务,适用于汽车、电子产品、金属加工业等诸多领域。而久负盛名的库卡,此次计划的参展面积为60 平方米,将重点展示其运动控制系统KMC以及数控系统KUKA.CNC。另外,那智不二越在此次展会上的参展面积定为120平方米,展品涵盖视觉传感器机器人、码垛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等领域。
日本东芝公司此次将展出5台机器人,展出面积为54平方米。东芝集团总裁胡志伟特别强调,其中有一款新产品是去年底才刚刚研发成型的,此次是这款新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首次公开展示。据了解,这款新产品并非只是照搬东芝在日本已有销售的产品线,而是专门因应中国市场需求,特意打造的。与此相应,该产品不但定价比东芝其他型号的机器人要低大约一半左右,而且在日本市场的销售状况相当出色。此外,据胡志伟介绍,东芝公司主要专注于电子、搬运以及组装等行业的小巧型产品开发,这无疑与发那科、ABB、库卡等公司的产品形成了鲜明对比。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敏佳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只需花费两年的工资收入,就能轻松拥有一台全天候连续作业的高效机器人。"他通过这种方式清楚地表达了自己对工业机器人定位的看法。
在过去的十年里,每台售价数万美元的工业机器人对中国消费者而言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然而,随着"刘易斯拐点"的悄然来临,劳动力成本不断飙升。以2001年的物价水平计算,如今农民工的月工资已在2010年跃升至1383元,较十年前增长幅度巨大。然而反观工业机器人的价格走势,却不仅没像人们所预期的那样水涨船高,反而呈现出回落迹象。相比之下,现今机械手臂的价格已与20年前的几乎相差无几。因此,有诸多业内专家预测,假使未来几年时间内设备与辅助设备的售价持续下调,而工人薪资上涨势头受到抑制,那么亚洲地区用机器人进行生产自动化恐怕已是无法逆转的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