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全力推进以智能化为主导特色的智能电网建构过程中,这无疑为新能源产业拓展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赋予了储能制造业等其他相关产业全新的发展空间。然而,自首批智能电网特高压输电项目(以下简称"特高压")提出至今,业界一直伴随着质疑声,忧虑我国国网公司(即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可能因此进一步主导市场。然而,据我看来,尽管每一个国家在面对智能电网建设问题上都遇到了挑战,但相对而言,中国更适合全力开发智能电网。欧洲市场过于庞大,难以筹集到充足资金加以投入;相比之下,在我国,由于种种因素构成的垄断才得以集中全部资本和劳动力在智能电网建设上,运用大型计算机系统全面监管电力网络,尽管现在电脑安全问题尚未得到圆满解决,但对于政府而言,站在宏观视角需要更多关注的则是整个系统的安全保障。
除了垄断性问题和系统安全性的疑虑,如今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网的问题也愈发凸显。IETON(伊顿)中国区总裁尚尔兵(Shang Erbing)对此表示,纵观过去十余年来的变化,对比往年的战略规划,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011-2015)显著区别于以往,该计划针对城市进一步发展设定了诸多目标,致力于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和构建"积极稳健"的城市化道路,以此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目标。在此基础之上,"十二五"规划明确指明了七项同时推动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以及降低对非环保型产业和化石燃料过度依赖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尔兵强调:"新能源乃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然而,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的发展在并入电网的过程中却遭遇到许多阻碍。
近几年国内的风电装机容量急速攀升,然而电网对于风电的弃用情况却日趋严重。据近期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加强风电并网和消纳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显示,2011年内全国风电弃风限电总电量高达100亿千瓦时以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位于风力资源丰富的西北区域,风电实际利用时间相较于全国其他大多数地区明显滞后,大量的弃风现象直接影响了风电场的正常运营。而发电功率的随机波动性导致了并网难度,这种困境对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发电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新能源发电的这个问题恰恰让电力存储产业在这个历史节点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作为智能电网、分布式发电、微电网、电动汽车以及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所在,储能产业逐渐成为新能源领域投资者们的关注焦点,更是国务院颁布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