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作为当今全球制造业中的佼佼者,虽然规模庞大,但在科技创新与自主研发等关键指标上还有很大进步空间。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们需要找到符合我国独特国情的科技掘金点,而在我个人视角中,嵌入式系统正是这一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研究领域。近日,在北京交通大学举办的2012年全国“电脑鼠走迷宫”总决赛的盛大开幕典礼上,璀璨夺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明确指出开发嵌入式系统不仅顺应了全球科技潮流,更契合了体现中国特色的科技战略目标。
所谓嵌入式系统,这种以应用为导向,立足于计算机技术平台,软件硬件可灵活调整,同时能满足应用系统在功能性、可靠性、成本投入、体积限制乃至能耗控制等多重严苛性能要求的独立计算机系统,正逐渐成为科技舞台上的焦点所在。
倪光南先生进一步指出,早在数年前,某些人曾提出过一种观点:中国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无需刻意模仿外国,大可借鉴印度,全力发展软件服务中的离岸外包业务。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不得不承认,多年以来,尽管软件离岸外包业务在中国内地软件产业链中所占据的比重仍不足2%至3%,但直接面对本地市场需求的在岸外包业务却取得了长足进展;相比之下,嵌入式系统在软件行业中所占比例高达17%左右,这无疑彰显了嵌入式系统在其中所扮演的不可或缺角色。
倪光南深入剖析后指出,嵌入式系统之所以能在众多科技领域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它紧跟电子信息产业瞬息万变的发展步伐。如当前备受瞩目的云计算领域,它的云端设备无疑属于嵌入式系统的范畴;同样,无所不在的物联网的终端设备亦属此列。实际上,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性产物——物联网、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的核心组成环节,无不充满了无处不在的嵌入式系统元素。
遗憾的是,我们在国际竞争中错失良机。全球化进程中,反应迅捷的跨国企业已经将嵌入式系统视为他们开拓未来市场的重要砝码。以全球知名的半导体制造商英特尔公司为例,这家技术驱动型企业长期以来专注于生产个人计算机领域的CPU芯片,但现如今,他们昂然意识到在迈向更具竞争性的下一代信息技术新时代的征程中,嵌入式系统在未来的市场前景将超越个人计算机。近期,英特尔在中国设立的研究机构将发展目标定位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嵌入式系统研究院”,足见其对嵌入式系统领域前景的憧憬与决心。
然而,同样令人心痛的是,纵使如今畅销全球的iPhone与iPad均由中国制造,但真正的赢家却并非这片土地上的企业,而是远在海外的苹果公司。据数据显示,在广为人知的“中国制造”苹果产品iPhone和iPad中,苹果获取的利润高达58.5%,而中国本土企业仅获得区区1.8%.究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鲜为人知的事实却是,苹果公司牢牢掌控着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这正是“中国制造”面临尴尬现状的表象之一。展望未来,若想改善这种被动境遇,我们迫切需要掌握嵌入式系统等核心技术,赢得应有的知识产权。
在倪光南先生眼中,嵌入式系统不仅仅局限于软硬件开发,更涵盖了精密机械设计、通信网络构建等广阔领域,这就意味着在人才培育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这是一门跨越多个领域的综合性科学,对于知识覆盖面的广度、深度以及不同知识间相互关联融合的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唯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有可能在全局层面紧握这一学科的发展脉络,为这一技术在家乡大陆的蓬勃成长贡献我们的智慧与拼搏。”倪光南先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