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制造与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2024-04-09 工业品商城54
核心提示:工信部装备司副巡视员李本建阐释称:国家的未来发展战略中,以工业机器人为主导的智能制造将会得到重点扶持与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重大产业长期发展工程即是这一理念的赋形和依托,系统地推动智能技术、智能装备以及数字化制造三者之间的协同发展,进而促使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取得显著突破。为了达成上述愿景,我们将采取以

     工信部装备司副巡视员李本建阐释称:国家的未来发展战略中,以工业机器人为主导的智能制造将会得到重点扶持与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重大产业长期发展工程即是这一理念的赋形和依托,系统地推动智能技术、智能装备以及数字化制造三者之间的协同发展,进而促使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取得显著突破。为了达成上述愿景,我们将采取以下两大步骤:首先,自2012年至2020年间,我们计划逐步普及数控化应用,并在此过程中努力实现部分领域内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化,为我国制造模式的转型打下扎实基石;其次,自2021年至2030年期间,我们将致力于全面实现数字化,全力推广覆盖各个主要领域的智能制造模式,以此初步建立起高端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优势。

    毫无疑问,针对智能制造及其关联产业——工业机器人的支持力度正在不断加大,然而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在于具体的产业政策出台问题。来自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担任执行副会长的蔡惟慈,在介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计部门的粗略统计分析》时指出,数据显示:在2010年,我国共计进口机器人2.34万台/5.28亿美元,相较于过去一年,进口数量增长了130%,进口金额提升了69%;而贸易逆差也达到了惊人的4.7亿美元。到了2011年,该数值进一步攀升为3.8万台/8.66亿美元,其中进口数量同比增长62%,进口金额较去年同期提高了64%;贸易逆差也相应扩大到7.35亿美元。不难看出,工业机器人的增长速率远超机械工业全行业的整体平均水平。如此惊人的趋势下,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前景无疑令人瞩目,迫切需要国家制定相应的规划加以引导。

    作为机器人制造商的领军人物,曲道奎的观点颇具深度。他强调,自“七五”(1986~1990)至“十五”(2001~2005)期间,国家几乎每一年度都会针对工业机器人在宏观层面给予大力支持,然而至今为止的实际情况却是,国家尚未向行业乃至整个产业提供实质性的支持,大部分援助仍停留在项目层面。

    此外,面对当前国内机器人市场被海外企业高度垄断的现状,业内人士表达了不同程度的忧虑。蔡惟慈以“只要涉及智能化的产品,无一例外地被境外产品占领”,概括了目前形势。另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吴桐也坦言,目前阶段“国产机器人还处在崭露头角的时期”。他介绍道,当前在一些关键零部件尤其是减速器方面,日本的两家巨头占据了高达90%的供应量,更甚者这两家日本企业还与世界主流机器人厂商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对非合作伙伴进行严格的供应监管。尽管如此,国内外各大厂商仍在努力研发相关替代品,预期在未来两年之内可以进入市场流通,从而期望降低机器人的生产及使用成本。

    有资料显示,现阶段全球机器人产业年产值大约在300亿~500亿美元左右,尽管中国在此领域的增速贡献度去年已达到50%,但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综合占有率尚未达到理想水平。预见中国将在不远的将来成就世界首屈一指的机器人生产及消费国地位,这已经毋庸置疑,然而,如若产业化进程中无法寻找到真正高效的路径,这一美好愿景的真正落地实现恐怕还需我们付出更多时间与努力。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