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先走出去再回来

   2024-04-11 工业品商城49
核心提示:著名经济学家赖伟民强调指出,在当今这个充满山寨精神的时代,面对汹涌澎湃的全球化浪潮,中国制造业需要充分准备两条前行之路。所谓的两条腿走路策略,即是他提倡的中国企业应先行走向海外进行国际化拓展,继而再回归国内进行本土化深耕。为什么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制造业能够孕育出众多享誉国际的知名品牌?原因

    著名经济学家赖伟民强调指出,在当今这个充满山寨精神的时代,面对汹涌澎湃的全球化浪潮,中国制造业需要充分准备两条前行之路。所谓的"两条腿走路"策略,即是他提倡的中国企业应先行走向海外进行国际化拓展,继而再回归国内进行本土化深耕。

    为什么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制造业能够孕育出众多享誉国际的知名品牌?原因在于他们并未拥有如此巨大的国内市场来消化自身的产品,因此必须积极地走向海外,自诞生之初便主动参与到国际一线品牌的竞争中去。

    赖伟民认为,中国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与上述国家和地区有所不同,由于中国制造业凭借着庞大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通过代工方式出口了大量优质产品,同时又借助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倾销了大量的山寨产品。然而,长期依赖这种模式,中国制造业无疑将陷入自我毁灭的困境。

    他主张,中国制造业应当采取"先走出去,后走回来"的战略,逐步实现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培育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一流品牌,最终赢得国内市场的高度认可。

    事实上,从机床企业的角度来看,我国已有一部分机床企业成功走出国门,如沈阳机床、秦川机床、上海机床、星火机床等,然而,仅仅走出国门并不意味着就能达到国际一流的制造水平或标准,如何进行有效的运营管理,如何实现与国际市场的无缝对接,才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然而,无可否认的是,这些行业领军企业并不愿沉溺于低端市场,更不愿屈居于产业链的最低端。正如古语所云:"取法其上,仅得其中"。如果想要在浩瀚的大江之中游得更为畅快,那么首先需要在广袤的大海中游刃有余;如果希望引领中国市场的发展方向,那么必须将目光投向世界市场。基于这一理念,笔者完全赞同只有让中国品牌率先走出国门,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方能真正锤炼出强大的竞争力。

    针对这一质疑,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特别邀请的研究员、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百辉明确表示,回流现象并不能成为支撑我国制造业存在泡沫的依据。

    罗百辉指出,我国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制造业实体经济的发展,过去数十年间,正是依靠制造业的坚实根基,我国经济得以迅速崛起,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有望在2018年前超越美国。

    近些年来,美国金融危机及欧洲债务危机横扫全球,然而中国经济却依然坚挺不倒,这使得美国开始反思过去过于偏重金融业而忽视实体产业的错误做法。奥巴马政府曾多次表达出要振兴制造业的决心,提出了"提高生产和出口能力,降低金融比重,增加就业机会"的发展目标。这恰恰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制造"的独特魅力,值得美国认真学习和借鉴。

    当然,中国制造并非毫无弱点,在先进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方面尚待进一步突破,但是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入力度,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包括新型复合材料、3D打印技术、工业机器人、智能化模具、人工智能(AI)和纳米科技等在内的先进制造业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若必论中国制造所潜在的泡沫问题,那么其主要表现在: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原材料价格陡然上扬、产品售价相对较低、竞相压价售卖、国际贸易摩擦频繁、出口通路受到限制、资金周转紧张、产品结构升级进展缓慢以及全球经济处于低迷状态等多重因素交织考量,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然而,仅凭个别美国制造企业的回归行为,尚无法构成所谓的“中国制造业泡沫”。然而,我们仍需对当前中国制造业的过剩产能持续增长保持高度警惕,因为这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罗百辉先生指出,现阶段中国制造业似乎过度依赖于一种失衡的经济发展模式:即通过大规模投资来缓解产能过剩的压力。对此,我们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