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智能电网这一崭新的理念首次传入我国之时,国内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对此表现出高度关注,一致认同这将引领未来电网发展的主流趋势,而建设智能电网所蕴含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也成为全社会广泛认可的共识。然而,关于智能电网究竟应当如何发展,各方却存在着不同观点。
对于实行何种策略,是学习欧美的发展模式,重点放在配电和用电环节,亦或是根据我国特有的能源结构以及清洁能源快速崛起的现状,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发展道路,这无疑成为了当前讨论的热点话题。
"主要原因在于智能电网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尚未被大众所熟知,因此在实践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经验可以借鉴。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人们逐渐意识到,由于各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各异,各电网企业的具体情况也有所区别,因此在对智能电网的理解和认知上,必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部副主任沈江向我们阐述道。
2009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特高压国际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首次明确提出了构建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并进一步阐释了"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的概念及其内涵。
业界普遍认为,这一发展理念的提出,充分考虑到了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北方和西部地区,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中东部地区,即能源必须实现大范围优化配置的基本国情。
"尽管智能电网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相似的含义,但各国依据各自的发展需求,对其解读和诠释方式也有所不同。然而,电网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其稳定性,这是智能电网发展的基石。若没有稳定的电网,又怎能奢谈智能化发展呢?"中国电力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
南方电网公司立足自身实际,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以南方电网核心技术为依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传统电网的升级改造,打造智能高效且可靠的电网"的发展定位。
至此,中国两大电网企业的智能电网发展路径已然明晰。
实际上,自智能电网发展以来的近两年间,关于其定义和发展方向的争议已逐渐平息。
面对未知领域,我们选择在探索和尝试中逐步完善和推进。
"从目前的情况看,国家电网的智能电网发展理念正日益与世界接轨,即更加注重新能源的接入和需求侧的智能化,同时也涵盖了能源的大规模资源配置等方面。"沈江向我们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