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全球诸多国家纷纷将工业设计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设立了负责监管的政府部门,更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充足的资金、税收等多方面的援助,以此来引领并推动工业设计的繁荣发展。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具备强大的生产实力,然而在工业设计领域与先进的设计强国相比较仍然存在显著的差距,无论是发展程度还是服务品质,均需亟待提升。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策略,尤其自新千年伊始,我国的工业设计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工业设计已经从早期单纯的产品外观设计,逐步拓展至产品研发、企业战略等全方位的设计策划服务。一些知名企业的工业设计已经深入到全球品牌战略的管理层级,其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以及市场战略等多个环节的影响力日益彰显,并且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构建起全球化的协同设计平台,在设计软件开发、仿真技术应用、人机交互模拟等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然而,总的来说,现阶段我国的工业设计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工业发展的需求之间依然存在巨大的鸿沟,在发展进程中亦面临着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对于工业设计重要性的认知不足,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大部分制造业企业仍然将重心集中在制造工艺上,部分企业满足于跟风模仿,缺乏具有知识产权和自主设计创新的产品;同时,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政策支持、行业管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力度亦有待加强。
面对这些问题,我国必须尽快解决工业设计领域所存在的不足之处,积极筹划产业发展方向,全力推进工业设计为工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工业设计定位为高科技服务业,明确提出了“推动工业设计由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型”的战略目标。同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涵盖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形态及包装设计等在内的工业设计产业”。
近几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推动工业设计发展方面做出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努力,在提升创新能力、加速人才培养、优化市场环境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了让工业设计更好地贴近企业实际需求,融入社会生活,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启动了我国工业设计领域内的首个国家级政府奖项——“2012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的评选活动。这一系列的举措充分证明,工业设 计无论在国家层面,抑或是在现代服务业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正在稳步提升,其影响力亦在不断扩大。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面临国内外发展环境的重大变革,同时也是工业设计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我国应当从长远角度出发,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从战略高度上加快工业设计产业的壮大和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