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翘楚已经成功研发并推出了全新一代智能化机器人技术!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现在的智能机器人已经能够具备高度精准和灵动敏捷的运动能力,完全有实力胜任组装高级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各类高端消费电子设备的挑战性工作。
尽管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领域已有多年历史,但直至近期,它们的行动能力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难以应对那些需要精密操作和频繁重置程序的复杂任务。然而,对于那些产品生命周期较短且需求量大的小型消费性电子设备来说,这两个关键因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这种状况正在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开始接纳并采用新一代机器人技术。据《华尔街日报》的相关报道,日立(Hitachi)自去年秋季起便开始运用机器人技术进行硬盘制造。机器人成功替代了人工进行螺丝钉固定驱动器风扇上盖的繁琐工作,使得每个硬盘的生产时间得以大幅缩减,平均每台硬盘的生产时间缩短了整整1分钟。
另一方面,《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则详细描述了荷兰飞利浦公司的一家制造工厂里,机器人如何高效地组装比智能手机更为复杂的高档电动剃须刀。
“通过这些更加灵活的机器人,我们有信心能够制造出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消费设备”,飞利浦装配生产线的一位负责人自信满满地表示。
这些新闻报道无疑揭示了当前电子产品组装方式的现状——绝大部分都是依靠低薪工人手动完成的。富士康(Foxconn)已经宣布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安装超过一百万个机器人。因此,如果其他大型合同制造商尚未提出类似的计划,那将是令人瞩目的事情!此外,《时代周刊》的一篇文章还指出,伟创力(Flextronics)正在逐步加大自动化组装作业的力度。正如该公司总裁迈克·丹尼森所说:“何时才能看到机器人全面取代人力?总有一天会达到一个合理的价格点,而我们已经非常接近这个时刻了。”
这些全新的机器人技术同样对电子元件经销商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电子元件经销商的仓储作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但我上次看到他们仍然依赖人力进行货物装卸的工作。亚马逊(Amazon)在降低人力成本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甚至在去年春季斥资7.75亿美元收购了机器人制造商基瓦系统(Kiva Systems)。
《时代周刊》的文章详细介绍了一个批发杂货经销商在转型前后仓储系统的巨大变化。原来的仓储系统占地面积高达50万平方英尺,货架的装载和卸载工作都是由人工通过头戴式耳机接收指令,然后借助数百个集货起重机和取货机完成的。而在引入新系统之后,占地面积仅为3万平方英尺,一个四层的电动升降机每一层均可容纳168辆类似于手推车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通过无线遥控,每小时的移动速度可达惊人的25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