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控市场的过度开放性导致了国外系统在我国众多基础项目中的广泛运用。以四方继保公司为主导,其致力于开发电厂自动化系统并已有长达20载的市场发展历程,具备全面的设备和系统软件研发实力,涵盖了完整的产品线,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系统集成经验。然而,作为我国电力自动化领域的重要厂商之一,焦邵华先生却指出,当前我国电厂自动化系统中,国外产品特别是核心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仍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西气东输项目的全长约400公里的管道中,仅有180公里的克伦管线采用了某国内工控企业的监控系统,其余路段则全部采用了进口的控制系统及设备。该企业负责人坦言,作为参与此项目的唯一一家国内企业,他们确实创造了一个奇迹。但若站在另一角度考虑,倘若这是发生在美国的西气东输项目上,他们断然不会选择使用我国制造的工控系统,如同华为的服务器无法进入美国市场一般。
国外产品已然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例如,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领域,国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足1%;在卫星导航系统的芯片供应中,95%的需求均依赖进口,且其中80%的芯片来源于美国。以某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为例,尽管其硬件产品中超过90%的元器件选用了国外品牌,其中尤以X86芯片居多,但这些系统中有部分已被应用至关键领域,这令制造商们倍感担忧。缺乏自主研发的硬件和系统软件平台,使得工控行业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工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控性亦无法得到保障。
正如冯伟先生所言,大部分工控系统的核心控制模块均源自国外,而国外的工业控制芯片、工业控制系统产品设计和配置等环节均可能存在潜在漏洞。这些漏洞为不法分子利用病毒进行网络攻击提供了可乘之机,从而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早期阶段,用于控制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大多是独立运作的,仅能在所属企业的控制室内对阀门、压力等参数进行调控。然而,随着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控制的深度融合,以及企业管理需求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控制系统开始接入企业内部网络,而企业内网又因商务需求与互联网紧密相连,这便为黑客通过互联网侵入企业内网窃取商业机密,甚至远程操控生产提供了可能性。鉴于工控系统智能化、网络化的现状,系统厂商不仅能够对客户所使用的大型设备进行远程监测与维护,同时还能进行远程干预。这类运行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已然成为了黑客重点攻击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