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众多海外知名企业如香港和记黄埔、新加坡港务、丹麦马士基以及荷兰铁行渣华等纷纷抢滩中国港口物流市场,他们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地带的各个主要港口开展战略布局,寻求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中国本土的物流和航运巨头如中远、中海、海丰以及招商局物流等企业也不甘示弱,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本土优势,将港口视为重要的发展基地,全力构建面向全球的物流体系。
展望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港口建设和发展仍将保持强劲势头。我国政府将继续加大对港口布局的调整力度,重点打造集装箱、煤炭、进口油气和铁矿石中转的高效运输系统,从而提升港口的吞吐能力。我国港口物流业拥有着无比庞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我国港口物流业逐渐由传统的“港到港”模式向“门到门”的一体化物流模式转型,其服务内容也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运输、仓储等传统业务,而是逐步拓展至报关、加工、包装、库存管理、配送以及信息服务等多元化领域,使得港口物流资源的整合优势得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许多沿海城市在制定未来发展蓝图时,都将本地区定位为国内或者国际航运中心。例如,福建省便提出了“将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共同打造成各类航运要素高度聚集、具备强大国际竞争力的航运物流中心”的宏伟愿景;而天津市则明确了“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的发展定位。
实际上,各地在编制相关规划时,无一例外地将港口物流业视作海洋经济的主导产业进行重点扶持。根据《江苏省“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该省将致力于发展海洋交通运输和港口物流业。通过组建集装箱船公司和大型船队,推动海运船舶向着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预计到2015年,全省远洋运输企业的船舶总吨位将达到惊人的750万载重吨。此外,还将加快培育现代化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加强与中海、中远等大型央企以及国际知名物流运输企业的合资合作,积极拓展国际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市场。
运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是实现现代港口物流配送自动化、信息化的关键所在。这不仅可以实时监控和掌握配送流程中各种设备的运行状况、工艺参数的变化情况,进而优化配送流程,确保配送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能够有效降低配送成本,提升管理水平,从而保障港口物流的长期稳定运行和获取最大化效益。借助最优的路径选择,以最高效的速度,精准无误地将物料从一个地点输送至另一个地点,实现物料的时空转换,从而确保港口的高效运作。港口物流业的蓬勃发展无疑将为自动化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在《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海洋工程装备被明确列为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的五个高端装备领域之一。今年前八个月,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产值高达181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5.7%,显示出行业持续保持较高的景气度。对于公司而言,积极开拓海洋工程装备市场乃是优化产品结构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公司早已开始筹划进军海服务出现问题,请稍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