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宏大的时代背景之下,本次年度制造业论坛特意针对3D打印技术展开了深度讨论。与外界盛传的激进言论相悖,参与讨论的诸多行业专家们都展现出了相当程度的冷静与理智。他们普遍认为,尽管3D打印技术已然开始深度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然而这一进程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般“剧烈”或“颠覆”,反而呈现出一种“细腻”且逐步推进的态势。此外,他们还强调,3D打印技术并非等同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元素而已。
3D打印技术作为一项外来的创新技术,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随后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美国,3D打印技术已经初步实现了产业化。目前,全球范围内有两大知名的3D打印机制造商,分别是Stratasys和3D Systems,它们均已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股市。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这两家公司的营收分别高达1.7亿美元和2.9亿美元。另外,还有一家名为Shapeways的3D打印服务商,该公司已经拥有超过15万名会员以及超过6000位用户,并且已经为客户成功打印出数以百万计的各类产品。
在国内,众多科研机构和企业也都已经积极地投入到3D打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之中,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据罗军先生透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国际上首次全面攻破了钛合金、超高强度钢等难以加工的大型复杂整体关键构件的激光成形工艺、成套装备及其应用关键技术。
王华明教授则表示,他领导的研究团队正是利用上述相关的激光直接制造技术,成功制造出了C919大型客机机头工程样件研制所需的钛合金主风挡窗框。他自豪地说道:“我们仅用了不到55天的时间,便完成了四个框的制作工作,不仅大大节省了时间,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资金。”
王华明教授进一步指出,“高性能难加工的金属大型复杂构件激光直接制造技术是增材制造,亦即3D打印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这种技术具备许多独特的优势,例如无需依赖传统的模具。因此,从某种角度来看,它确实可以被视为一种数字化的、具有变革性的短流程、低成本的数字化制造技术。”
除此之外,武汉滨湖机电技术产业公司、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北京隆源自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也在工业级3D打印技术的应用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与王华明教授团队采用激光直接制造大型金属构件的方式不同,冯涛先生介绍道,北京隆源自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则是首先“打印”出沙模,然后再通过灌注的方式生产出实体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直升机发动机等新产品的试制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