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行业步入严峻的冬天 

   2024-05-09 工业品商城26
核心提示:首先承受冲击的便是风力发电机组生产商的上层环节——风电设备制造商。这些企业在市场低迷的环境中首当其冲地遭受了直接影响,即订单量大幅缩减。据2012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表披露,华锐风电在该时期内的单季营收仅录得5.48亿元,而其对应的单季亏损额更是惊人地高达2.8亿元,刷新了单季营收与净利润的历史最低纪录;金风科

    首先承受冲击的便是风力发电机组生产商的上层环节——风电设备制造商。这些企业在市场低迷的环境中首当其冲地遭受了直接影响,即订单量大幅缩减。据2012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表披露,华锐风电在该时期内的单季营收仅录得5.48亿元,而其对应的单季亏损额更是惊人地高达2.8亿元,刷新了单季营收与净利润的历史最低纪录;金风科技在同一季度的营收为24.6亿元,但净利润却为负值,达到-3243.88万元,成为自2008年以来首次出现的单季度亏损情况;明阳风电的营业收入则同比下滑58.6%至7.87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亦相应地下降94.4%至502.98万元。风电产业的三大领军者所呈现的尴尬业绩,无疑揭示了风电制造业正步入微利时代。

    众多企业为了应对当前的困境,不得不采取裁员或停工等措施,实施战略性的收缩以渡过这个艰难的冬天。其中,华锐风电接连陷入“裁员门”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五月份,多位应届大学毕业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揭露,他们在去年年末刚刚与华锐风电签署了“三方协议”,然而却在不久后遭到解雇;“解约门”事件尚未平息,五月底,华锐风电再次传出裁员消息,据传公司计划裁撤核心研发部门的30名员工,同时其他部门也将面临20%的裁员压力,未来甚至可能达到60%的规模;十一月十五日,华锐风电的员工再次陷入“被放假”的境地,这已是该公司第三次因类似原因引发公众对其“变相裁员”的质疑。风电业界巨头的一系列裁员行动,再次凸显了风电企业所面临的严峻经营困境。

    受到波及的不仅仅是中国本土的风电制造商,那些早已进驻中国市场的外企同样未能幸免,遭受了严重的亏损。据相关报道,已在华设立六家工厂的西班牙歌美飒风电在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同比下降超过50%,全球最大的风电企业丹麦维斯塔斯(VESTAS)已关闭了其在中国的三家风电制造厂之一,印度苏司兰公司(SUZLON)也宣布将出售其在华的生产部门。由此可见,中国风电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风电机组价格的持续下跌使得外资风电企业纷纷选择退出中国市场。

    中国的风电企业在海外市场也遭遇了挫折,美国商务部于当地时间十二月十八日作出最终裁决,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应用级风塔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并裁定中国应用级风塔存在44.99%-70.63%的倾销幅度,业内人士担心欧洲市场也会跟随美国的步伐,对我国风电产品实施“双反”政策。

    在这场风电寒流中,另一个深受伤害的群体便是风力发电企业。由于今年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全社会用电量出现回落,电力企业的生存状况已经颇为艰难。更为严重的是,“弃风”问题更是给这些企业带来了雪上加霜的影响,发电无法上网就意味着没有收益,只能眼睁睁看着风机闲置,这对于前期投资巨大的风电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根据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以及全球风能理事会联合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2》指出,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中国风电“弃风”比例超过12%,相当于330万吨标准煤的损失。风电企业因限电弃风导致的损失高达50亿元以上,约占整个风电行业盈利水平的50%。尽管今年上半年我国风电场“弃风”程度相比去年同期有所缓解,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