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达每年500亿美元

   2024-05-10 工业品商城24
核心提示: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全球范围内已有约200万台个人机器人投入使用,且预计到2008年,这一数字还将迅速增长至700万台。值得关注的是,韩国信息通信部已明确设定目标,称到2013年之际,韩国家庭中将会普及至少一台机器人。此外,根据日本机器人协会的大胆预测,到2025年,全球机器人产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全球范围内已有约200万台个人机器人投入使用,且预计到2008年,这一数字还将迅速增长至700万台。值得关注的是,韩国信息通信部已明确设定目标,称到2013年之际,韩国家庭中将会普及至少一台机器人。此外,根据日本机器人协会的大胆预测,到2025年,全球机器人产业的总产值将达到惊人的每年5000亿美元,这一产值高度将是目前市场规模的10倍。

    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中国近些年来工业机器人市场的蓬勃发展。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销量较之2010年实现了高达51%的同比增长,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同时,IFR亦预测,中国有望在2014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届时年装机量将接近3.2万台,占据全球总量的20%。

    那么,未来机器人的发展趋势究竟如何呢?作为引领个人电脑普及革命的先驱者,曾成功预见世界计算机发展趋势的比尔·盖茨,如今也积极投身于机器人普及运动之中,他坚信机器人必将重复个人电脑崛起的辉煌历程,并在不远的将来,走进千家万户。然而,比尔·盖茨对机器人发展所面临的制约因素也有着深刻的认识,他的观点与业内专家们的看法颇为相似:当前机器人制造企业尚未建立统一的操作系统软件标准,使得各类应用程序难以在五花八门的设备上顺畅运行。此外,机器人硬件的标准化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一台机器人上编写的编程代码,往往无法在另一台机器上顺利执行。若要研发新型机器人,往往需要从头开始。除此之外,开发机器人的另一大难题在于硬件设备的高昂成本,如传感器、电动机以及伺服装置等均价格不菲。

   关于价格问题,无疑是制约市场普及化的关键所在。对此,曲道奎先生指出,现阶段普通工业机器人的售价大约为20万元人民币,可替代三名人工劳动力。倘若未来能够降低至8万元人民币,相信工业机器人的普及程度定会大幅提升。同时,他还满怀期待地展望,未来服务机器人有望进驻家电卖场,售价下探至3万至5万元人民币,这也是完全合乎情理的。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未来机器人的价格必定会逐步下滑,这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至于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前景,IFR的预测显得更加乐观。据该协会预计,2014年我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将达到惊人的32000台,从而荣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需求国称号。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每家工厂都配备工业机器人,每个家庭都拥有机器人的美好愿景逐渐变为现实。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