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揭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事实,即自 1985 至 2011 年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专利申请活动被划分为三个层次分明的时期。具体来说,第一阶段的时间跨度从“七五”到“八五”末期,当时专利申请量呈现出迅猛扩张之势,年均增长率高达 30%。随后,即从“九五”到“十五”初期,专利申请活动逐渐步入稳定增长的轨道,其年均增长率依次为 7.9%和 16%。而到了“十五”后期以及“十一五”期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专利申请活动再次迎来飞速发展,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惊人的 20.2%和 28.1%。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自 2009 年起,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专利申请增长趋势愈发显著,尤其是在 2010 年,专利申请量成功突破了 35 万项的大关,而在 2011 年,这个数字更是攀升至 43.2 万项,同比增长幅度高达 24.37%,占据了全国专利申请总量的 26.5%。此外,发明专利申请量也达到了 15.4 万项,同比增长 20.68%,占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 29.3%。由此可见,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然崛起,成为了工业领域专利申请数量最为庞大的行业。
从发展特点来看,2005 至 2011 年间的专利申请量与我国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的变动趋势基本保持一致。无论是专利申请数量还是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我国装备制造业都占据了全国专利申请总量的近三分之一,已然成为了专利申请的中流砥柱,展现出强大的产业创新实力。
从重点行业的发明专利申请状况来看,主要集中于电工电气、仪器仪表、石化通用设备、汽车以及机床等领域。其中,专利密度(即专利数量与销售产值的比率)较高的行业包括食品包装及烟草机械、印刷机械、仪器仪表以及金属制品制造等四个领域,这充分表明这四个行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较高,创新能力亦相当强劲。然而,电工电气和石化通用设备行业的专利密度则处于中等水平,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该行业的技术含量尚有待提高。至于汽车和铁路运输设备制造等行业,它们的专利密度则相对较低,这无疑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在这些行业的核心关键技术方面仍需继续努力。
尽管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跻身于专利申请的“巨头”行列,但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而言,整体质量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国虽然已经成为了装备制造业的大国,但距离真正的强国之路仍然任重道远。专家们普遍认为,如何借助这份报告,加强对行业专利的预警分析,从而进一步推动行业的繁荣壮大,乃是当前的关键所在。
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琪对此深表认同,他表示,装备制造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领域的专利态势发布工作,正是在借鉴过往经验的基础之上,以更为广阔的视野,强化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的协同效应的重要途径。这不仅是引导产业技术进步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将有力地推动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于促进装备制造行业知识产权的实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且深远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