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RFID技术发展到何种地步?在2009年市场调研巨头Gartner发布的《被过分夸大的新兴技术》名单上,RFID技术不负众望名列其中。然而,据Gartner公司预计,在未来五至十年间,RFID技术尚未具备大规模普及的实力。
不容否认,在过去的十年间,尤其是消费市场和B2B(企业对企业)环境中的RFID技术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众多企业对该技术的独特性能表示赞赏,逐渐认识到RFID技术有助于解决或更高效地应对一系列特定的商业难题。
2009年11月,知名市场研究机构ABI Research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尽管RFID市场仍面临诸多挑战(当前全球经济衰退无疑对RFID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在未来五年内,RFID的“三大亮点领域”将成为拉动RFID市场整体增长的重要动力。
ABI在报告中详细列举了“三大亮点领域”,即:时尚产业,英国玛莎百货(Marks & Spencer)的RFID项目在英国引领潮流;而在美国,美国服饰(American Apparel)的RFID项目独树一帜;资产跟踪及管理,包括备品、工具及医疗设备的追踪管理,以及租赁项目的管理等;主动式RFID标签,例如在医疗保健、生产制造、航空航天与国防、运输与商业服务等领域内的实时定位系统。
ABI公司RFID业务负责人Michael Liard表示:“以上三个领域将呈现出大幅度增长态势,目前这三个领域占据了RFID总体市场的9.3%份额,创造了超过5亿美元的收益。我们预期在2010年及其后的一段时期内,这三个领域的比重仍将持续攀升。直至2014年,时装、资产管理和主动式RFID的年度增长率有望达到12.7%,超越RFID市场的整体增长率。”
供应链专家和行业观察人士认为,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对于制造商而言,RFID技术现阶段最为紧迫的任务便是分享最佳实践经验与吸取教训。AMR Research公司副总裁Dennis Gaughan在2009年RFID报告中指出:“终有一日,这个市场将迎来整合浪潮。一些规模较大的制造商和关键服务供应商将纷纷涉足并掌握大量关键授权技术。鉴于大多数投资于RFID的公司尚处于起步阶段,他们难以与已深入RFID领域的大型制造商相抗衡。”
RFID专家们表示,在RFID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讨论焦点已经从技术层面转向如何实现最大化的投资回报。Gaughan进一步指出:“讨论重心已从技术本身转移至如何解决特定行业内的商业问题。如今,他们的目标主要集中在解决零售商店的商品补给问题以及IT行业和制造业的资产管理问题。实际上,这已经涵盖了市场的各个层面:硬件、软件和应用提供商。”
众所周知,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旨在将各类物品视为网络终端,从而实现信息的实时交互传递。借助于一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RFID技术得以识别产品和物质。同时,超高频RFID技术作为交通、自动化、机械和能源市场的理想之选,能够适应严苛的环境条件,在上述市场取得成功,并且能够可靠地记录快速运动且具有金属表面的物体,如铁路车辆。从5厘米到12米的读取距离确保了应用的最大灵活性。
鉴于该设备独特且受专利保护的标签特性,使得其能够极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环境及状况。卓越性能的读写器凭借其强大的天线功能,每秒钟便能够捕捉并解析多达三百枚铭牌的相关数据。这样的装置不仅具备高度的模块性,同时也是RFID领域中应用最为多元化的设备。时至今日,这项创新技术的应用范畴已不单局限于此,经过大量实验验证,现如今,RFID技术亦被广泛运用于解决当前困扰众多快递公司的快递包裹分类难题,从而有效提升分类效率,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展望未来数年,我们有理由相信,其应用领域必将更为广阔。
我们正处在一个网络信息化的时代,而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一个由商品乃至生物构成的虚拟互联网络将成为现实。在此背景之下,UHFRFID无疑将成为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接口之一。在这样的趋势下,下一步合乎逻辑的行动便是将各类传感器融入至被动式标签之中,使商品得以记录与环境条件相关的额外信息,例如温度等。这也标志着工业生产过程正在向当今的软件架构体系迈出重要一步,进而实现更高层次的自动化程度以及更具透明度和可控性的生产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