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政府对于工控行业的发展愈发关注,并在政策层面积极地提供支持和激励。然而,尽管如此,面对诸多挑战,比如人力成本的不断攀升以及技术水平相对较弱的问题,我国的工控行业正面临着产业升级转型的迫切需求。这种转型,牵涉到了电力、水利、石油化工、制药、汽车、航空航天等众多工业领域。
如今,大多数工厂都走上了数字化生产的道路,唯独全面实施全厂范围内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才能够更有效率且更加科学地满足生产、制造、物流以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实际需求。为此,工厂的生产建设带动了对以太网、现场总线、自动化软件等相关设备的大量投资。
然而,我国工控产业链的两端,即底层的现场仪表和上层的综合自动化软件,却是最为脆弱的环节。由于缺乏国内统一的硬件和基础软件的支持,工厂现场生产中使用的工控软件往往被各种技术规范的执行平台所束缚,这使得软件产业的规模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另一方面,与数字化工厂建设密切相关的现场总线技术,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实际上,自现场总线的概念首次提出以来,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国际标准协会(IEC/ISA)便开始着手制定现场总线的标准,然而至今为止,统一的标准仍然未能达成。许多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现场总线技术,但它们之间的开放性和互操作性却难以达到统一。例如,Ethernet/IP,Profinet,ModbusTCP,EtherCAT,Powerlink等等,而这些网络在不同层次上则基于不同的技术和协议,其中包括了OPC,CP,IP等。
如果相关的标准技术无法统一,那么与之相关的软件技术的资源整合过程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都会受到严重的阻碍,从而导致数字化工厂的建设难以顺利进行。
因此,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生产,我们必须加快工控产品的技术标准化进程,尤其是控制组态和执行环境的标准化,这样才能让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提升国产工控软件、以太网、仪表等技术的成熟度和竞争力,进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