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经2012年全线滑坡的剧烈阵痛之后,中国的工业制造业必将迎来一段稳定且发展水平较高的阶段,尽管以往那种井喷式的高速增长模式恐难再现。然而,向新兴产业加大投资力度,无疑将会成为推动工业制造业再次腾飞的强大助力。
自本年度伊始至今,全球经济风云变幻,我国经济亦面临诸多崭新挑战与变革。在此背景之下,工业经济运行整体上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减速态势,并展现出显著的调整特点。受市场环境日益严峻的影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不断加剧,企业生产经营困境愈发严重。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相比去年同期回落4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和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8%和9.9%,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2.3个和4.6个百分点。从盈利状况来看,1至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7%,主营业务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6.11%降至5.36%。
针对当前经济运行状况以及未来走势,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携手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依据国家统计局及相关部门披露的数据,并结合落实“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对当前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展开深入剖析与研究。综合分析发现,导致当前工业增速放缓和企业效益下滑的原因是多元的,既受到世界经济疲软、外部需求持续低迷的不利影响,又受到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的制约,同时,经济运行或正步入一个新的调整周期,各方压力均较为沉重。尽管工业增速已有企稳迹象显现,但基础仍显薄弱,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仍可能引发新的冲击,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在传统工业制造业步入相对稳定的增长期后,难以再现昔日的爆发式增长,这无疑为正在制造业产业链中崭露头角的新兴技术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新兴产业将有望成为下一轮制造业爆发式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制造业的自动化进程或许能为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之路提供一种可行方案。李广乾先生认为,智能化乃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必经之路,其核心技术无疑便是物联网。然而,在推进过程中,我们需要审慎权衡投入与产出,量力而行。邬贺铨教授则指出,过去提及的“两化融合”尚属宽泛,而物联网正是“两化融合”的最佳切入点,能够极大地推动信息化的广泛应用。物联网的大量应用领域涵盖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多个行业。国家大力发展物联网的初衷,不仅仅在于产生实际应用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带动整个产业的蓬勃发展。借助于物联网,各个行业都可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些智能化应用正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体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物联网仅经历短短数年的迅猛发展,其行业产值便已高达3650亿元,这为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树立了极佳的参照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