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结构性因素分析与挑战

   2024-05-13 工业品商城20
核心提示:阎长乐先生深入剖析认为,依据《“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预测,预计节能服务业的年均销售增长率将保持在惊人的30%之多,而行业产值则有望在短短的五年内,即由2010年的830亿元跃涨至2015年的3000亿元之巨。与此同时,参照各份相关规划,我们期望到2015年,以节能环保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占据国民生产总值(

    阎长乐先生深入剖析认为,依据《“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预测,预计节能服务业的年均销售增长率将保持在惊人的30%之多,而行业产值则有望在短短的五年内,即由2010年的830亿元跃涨至2015年的3000亿元之巨。与此同时,参照各份相关规划,我们期望到2015年,以节能环保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占据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8%左右,期望到2020年底这一比例进一步提升至15%。然而粗略估计,截至201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总体GDP中的份额尚不足4%。因此,为了达成这个宏伟目标,相关产业产值的年均增幅大概需要稳定在15%~20%之间。

    近几年来,节能环保产业的迅猛崛起正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行业高速增长的趋势。据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发布的《2012年节能服务公司百强研究报告》揭示,自2009年至2011年间,全国节能服务公司的数量从502家激增至3500家;从业人员人数从11.3万人攀升至37.8万人;节能服务项目的投资额从195.32亿元飙升至412.13亿元;年节能量从952.78万吨标准煤大幅提高至1648.39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碳减排量亦从2381.95万吨跃升至4120.98万吨。

    然而,阎长乐先生坦言,尽管如此,我国尚未成功转变粗放型、高碳化的经济发展模式,未来节能环保产业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他指出,2011年我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高达34.8亿吨标准煤,较之上年增长了7%。同时,我国GDP约占世界总量的10%,能源消耗却占到了世界总量的20%,碳排放量更是达到了世界总量的22%。

    在《中国节能减排发展报告》的主编、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会长王小康教授看来,当前我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是制约节能减排取得实质性进展,阻碍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的核心因素。这些结构性因素主要涵盖了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贸易结构、行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以及地区结构等多个方面。然而遗憾的是,近年来,这些结构性因素并未得到显著改善,甚至存在着向不利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改变这些制约节能减排的结构性因素便成为了关键所在。

    王小康教授强调,若想使产业结构、能源生产及消费结构、行业产能结构等得到有效改善,那么节能减排工作也必定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性变革。而且,时间已经变得越来越紧迫。如果我们想要实现全球气温上升不超过2摄氏度的控制目标,那么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25年前达到峰值。因此,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绿色增长这一核心目标,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

    王小康教授进一步指出,在结构调整过程中,首要任务便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他认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最先受到冲击和替代的便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新兴产业中便包含了节能环保产业。由于节能环保产业涉及到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诸多领域,产业链条长且关联程度深,吸纳就业人口众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显著。因此,加速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无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需求。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