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基础软件作为覆盖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及办公软件等领域的关键软硬件平台,不仅是推动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驱动力,更是保证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自“十五”规划起,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及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全力推进国产基础软件的发展。如今,已有高达75%的行业用户(涵盖电力、社保、金融、税务、教育等多个领域)对所采用的国产基础软件表示满意,特别是国产中间件产品,已经获得了广大用户的高度认可,其性能表现逐渐逼近甚至部分超越国际知名品牌。
本报告详细阐述了当前国产操作系统服务器版在诸如金融、电力、交通等国家重点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其稳定性和可用性得到了业界的充分肯定。然而,在系统易用性和可维护性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此外,报告还指出,相较于服务器版操作系统,国产桌面操作系统在终端用户和应用软件开发商中的接受程度尚待提高,这也是导致目前基于国产桌面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较为稀缺的原因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国产中间件产品的用户满意度较高,性能指标已逐步接近甚至部分超越国际知名品牌。报告显示,国产中间件产品已经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广泛认可,用户满意度较高,且该类产品已基本形成了与国际知名品牌相媲美的同类型产品,产品质量取得了大幅度的提升。其中,在性能方面,国产中间件产品已经逐步接近甚至部分超越国际知名品牌。
至于国产办公软件产品,其用户认可度较高,产品在软件界面设计和操作系统使用体验上,与国际知名品牌相差无几,很好地保留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同时,在信息技术变革和应用服务模式创新的大背景下,国产办公软件在在线模板库、在线创作等功能方面实现了产品创新。
工业控制软件是指专门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的软件。根据我国工业控制软件市场的现状,目前绝大部分工业控制软件主要依赖于进口,这种状况不仅使得产品价格居高不下,而且严重阻碍了我国产业现代化的进程。
本报告从三个角度深入剖析了国产工业控制软件的整体质量水平。报告指出,经过多年的研发和产业化努力,国产工业控制软件在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以浙江中控、和利时等企业为例,他们研发的控制器软件、专用控制系统已经在化工、核电、高铁等领域得到了大规模的成功应用,并且在实际工程实践中不断进行性能优化和质量提升。
然而,报告同时强调,国产工业控制软件的核心技术依然受到国外公司的限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例如,在智能传感和检测装备作为信息化的基础数据采集和控制装备方面,由于在特殊测量、在线检测、软件过滤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所采集的现场数据不够精确,从而影响了生产过程的控制精度。
另一方面,中国自主研发的工业自动化控制软件仍旧面临诸如基础代码编写、软件程序开发、接口整合以及运行保养等多个环节标准及规定的不足,使得这些软件的可扩展性能、灵活性配置、重构性和跨平台兼容性都相对滞后,实际运用效果亦不尽人意。
令人瞩目的是,鉴于国内市场对此类软件有着庞大的需求,行业应用软件已然成为了我国软件产业的主导产品,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历经数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的电信、金融、交通运输、能源电力等关键领域的信息化系统应用已经相当普及,并且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报告针对金融、电信、交通运输、能源电力、电子政务、医疗卫生等行业的专用软件,从软件的实用性、性价比、用户接受程度以及改进建议等多个维度展开了全面的使用质量评估。评估结果揭示,高达85%的受访者对所使用的行业应用软件表示较为满意、满意甚至是非常满意;然而,仍有15%的用户认为该软件尚待进一步完善。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在对行业应用软件的评估过程中,电信行业的应用软件用户满意度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化趋势。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尽管有20%的电信用户对其使用的应用软件给予了极高评价,但同时也有15%的用户表达了不满。这表明电信行业的应用软件存在着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部分软件表现优异,而另一些则有待改进,因此我们应当强化软件开发的管理工作。
在对电信行业应用软件的缺陷进行深入剖析时,本报告明确指出,电信行业的应用软件在功能性和易用性两个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功能性缺陷占比达到了56.07%,易用性缺陷占比为15.02%,两者相加总计达到71.09%。具体而言,功能性问题主要体现在软件功能实现与预期要求不符,以及系统业务流程与实际业务流程脱节等方面。而在易用性方面,主要问题在于电信行业软件的说明书不够精确或详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