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仍清晰地记得,自去年伊始,部分国际知名自动化品牌纷纷调整战略部署,历史罕见地专注于极具性价比的自动化产品市场。其间,部分品牌的成功营销案例在业内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热议。这种现象在OEM自动化市场表现得尤为突出,某些品牌在新推出的竞品上的交锋甚至激起了阵阵回响。
我们难以将此视为“破冰之旅”的某种序幕,然而在行业需求尚未出现下滑之际,部分国际品牌已经开始如此高调地调整策略,或许确实是预感到了市场的丝丝寒意。在此方面,西门子公司对其一系列高性价比产品的宣传推广堪称抢占先机,从其SmartLine系列触摸屏,再到随后推出的S7-1200 PLC以及宜控系列工控机等,均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同样值得一提的还有施耐德电气公司,近期以来,该公司在变频器、触摸屏等多个产品线也频繁推出具备高性价比特性的新品,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China for China”的高性价比优质自动化解决方案。
实际上,在许多中小型自动化企业相对擅长的细分产品领域,这类趋势亦在逐步渗透。以过去主要面向高端领域应用的视觉产品为例,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高处不胜寒”这一词汇已无法准确描绘这一领域的市场现状,供应商们愈发重视在新产品的布局中纳入性价比考量,以便更好地在食品饮料、包装等行业展开竞争。
关于这一点,许多人持有不同观点。有人认为,自动化低端市场的竞争早已白热化,甚至已陷入一定程度的价格战泥潭。然而也有人认为,高性价比并非等同于所谓的低端市场,这场竞争的核心在于如何在高品质、高性能与低价格之间取得平衡,特别是在诸多国际厂商扩大本土化生产规模的大背景下,这种平衡显得更为可行,同时也有助于打破其“高高在上”的思维模式,甚至激发了一些原本“沉睡”的市场活力。至于那些始终依赖价格竞争的企业,他们的生存之道也必须随之进行调整。
近年来,自动化服务正逐渐成为众多自动化供应商日益关注的重点业务板块。尤其在当前众多行业市场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自动化服务却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甚至成为许多企业应对严冬的策略之一。更为重要的是,自动化服务的增长与发展,不仅体现在服务从产品的附属保障转变为盈利性业务,更反映在自动化服务体系及种类的快速拓展与深化。
自动化服务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也源于自动化产品存量市场的长期积累。面对可能即将来临的寒冬,即使行业市场对自动化产品的新增需求步入低谷,庞大的存量市场依然为自动化服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补充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