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煤炭、电力运输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仍未得到有效缓解,尤其是西南地区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内蒙古以及西北地区作为主要电力输出地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愈加严重。在国家电网公司首席执行官刘振亚先生的观点中,我国迫切需要加快构建“坚强智能电网”的步伐,以期改变现有的电网发展模式,实现全国各级电网的协调稳定发展。
刘振亚强调指出,树立起强大而智能的电网理念,全力以赴推进特高压技术的发展,这无疑是我们当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特高压技术能够实现能源资源的大规模、长距离输送,从而为解决我国能源和电力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提供根本性的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项目于近日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我国成为全球范围内第一个且唯一一个成功掌握并实际应用该项尖端技术的国家。
近期召开的国家电网2013年工作年会上,对于特高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详尽的规划部署:预计至2015年、2017年和2020年,我国将分别建成“两纵两横”、“三纵三横”和“五纵五横”特高压“三华”同步电网;到2020年,还将完成27回特高压直流工程的建设任务。
相关人士透露,对于坚强智能电网而言,配电网络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然而,我国配电网络的建设相对滞后,各种问题逐渐积累,亟待通过加速升级改造来适应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需求。据悉,到2015年,国家电网将基本解决县级电网与主网之间联系薄弱、供电“卡脖子”和“低电压”等问题;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结构完善、技术领先、高效互动、灵活可靠的现代化配电网络,重点城市的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有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刘振亚表示,智能化将是未来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电网将加快研发和建设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广泛推广线路智能监控系统、智能调度控制系统、智能互动用电设备,建立大容量骨干光通信传输网和覆盖各个领域的高效信息业务网,推动电网各环节的智能升级改造,全面提升电网的智能化水平。
国家电网同时明确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至2015年、2020年的具体目标。按照计划,到2015年,我国将建成“两纵两横”特高压交流和7回特高压直流。特高压和跨区输电能力将达到2.1亿千瓦,确保3.5亿千瓦清洁能源的顺利输送和消纳。此外,我国还将基本解决经营区域内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展望未来,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坚强智能电网。届时,“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将形成“五纵五横”的主网架格局。电网规模较2010年将翻一番以上。特高压和跨区输电能力将达到4.5亿千瓦,保障5.5亿千瓦清洁能源的输送和消纳。电网智能化水平将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大电网调度运行也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让我们共同期待:届时,发电端将能够提高发电效率,增强接纳清洁能源的能力;输电线路损耗将大幅降低,效率显著提高;千家万户的配电端,智能电表将实时将用电信息反馈给用户,使得百姓用电实现智能互动和绿色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