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弧焊降低安全风险,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向机器人生产

   2024-05-15 工业品商城40
核心提示:在汽车制造业中,焊接环节作为汽车零部件和车身制造中的重要连接桥梁,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早在1995年那个时候,虽然人工成本相对较低廉,但上海地区的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有计划地引入机器人设备。特别是对于汽车底盘等关乎安全性能的部件制作过程,如果焊接质量不佳的话,将会给车辆行驶带来潜在的风险,因而无法容忍任何漏

    在汽车制造业中,焊接环节作为汽车零部件和车身制造中的重要连接桥梁,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早在1995年那个时候,虽然人工成本相对较低廉,但上海地区的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有计划地引入机器人设备。特别是对于汽车底盘等关乎安全性能的部件制作过程,如果焊接质量不佳的话,将会给车辆行驶带来潜在的风险,因而无法容忍任何漏焊现象。根据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公司车身厂(以下简称“东风车身厂”)的焊接工艺主管、肖同新的介绍,机器人弧焊相较于人工弧焊有着显著的优势,因为弧焊机器人具备焊缝跟踪功能,能够精准地控制与零件搭接缝隙的距离、焊枪移动以及焊机走丝的速度,从而确保焊接质量的稳定性。

    然而,在1993年,当上海日立引进日本生产线时,并未全然采纳日本的自动化流水线模式。他们在流水线建设方案中删减了一些环节,例如装配流水线上的选配岗位,仍然选择由人工来完成这些工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弱:刚刚踏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每月的薪酬通常在2000元人民币左右,而一线工人则以计件工资为主,月收入甚至可以达到6000元人民币,相比之下,在2007年,这个数字还仅仅停留在3000元至4000元之间。

    到了2011年底,上海日立的母公司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决定引入34台机器人设备,以此削减111个工人岗位,总投资额高达2483万元人民币,平均每套设备的投资成本约为73万元人民币。按照每位工人年收入7万元人民币的标准计算,只需短短三年时间便能回收全部投资成本。

    然而,由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需要大量雇用劳务工,这也导致每年长假结束后,总会出现一线人员流失的情况,有时候这种情况甚至会对正常生产产生负面影响。此外,操作员的频繁更换也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提高设备损坏率以及增加安全隐患事故的概率。

    据上海海立集团副总经理李黎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透露的信息显示,过去那些来自农村的年轻人们并不愿意从事繁重的生产线上的工作,有时为了调整人员岗位,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做思想动员工作。但是现在,这种担忧已经不再存在。如今,现场工人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设备维护和产品检测方面,工作强度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