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赛迪智库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先生发布了题为《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战略思考》的文章,他在文中明确指出,“工业机器人的关键部件主要集中在伺服电机和减速器两个方面,而这两者占据了机器人成本的大约一半。”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在精密制造业方面的历史欠账过多。
通常情况下,知名品牌的机器人制造商往往起源于汽车制造等领域,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形成了深厚的技术底蕴。特别是在核心零部件的制造方面,绝非短时间内能够取得突破。例如,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夫特)便采用了进口关键零部件并进行集成机器人整机的策略。
埃夫特机器人事业部总工程师游玮向《财经》杂志记者透露,机器人中用于传递动力的减速机,无论是发那科、ABB、库卡还是埃夫特,均从日本的帝人精机公司采购。减速机中所使用的永磁体所需要的稀土材料大部分来源于中国。
由此可见,即使是在这个领域的佼佼者,也必须依赖于一个技术共享平台才能不断推动技术进步。机器人的减速机和电机对轴承、齿轮的精度有着极高的要求,而这些部件的加工精度又与数控机床等设备的精度紧密相连。然而,在数控机床领域,中国仍处在技术追赶阶段。
关键零部件的价格同样限制了国产机器人的发展。由于ABB、发那科等企业很早就开始与帝人精机等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再加上每月的采购量高达数千套,因此他们的采购价格远远低于像埃夫特这样的中国本土企业。游玮举了一个例子,假设一台减速机的市场售价为1万元,那么发那科等公司仅需花费4500元就能买到。
2012年11月7日,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王卫明在中国工业机器人高峰论坛上表示,工业机器人将被列为重点支持领域,针对机器人领域的驱动器、电机、减速器三大核心关键部件的开发,工信部正与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
尽管国产机器人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但工业机器人时代已经近在咫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富士康总裁郭台铭于2011年宣布,未来三年内将生产100万台机器人以取代人力的背景下,这种趋势愈发明显。
在此背景之下,埃夫特通过制造整机也并非毫无意义。游玮解释道,通过购买关键部件来组装整机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避免进口机器人的维护和备件成本过高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机器人自动化逐渐成为主流趋势,如果我们将机器人视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来发展,未来有望实现规模化,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