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升仓储行业的转型升级速度,《意见》明确定义了未来的发展道路:从仅限于仓库租赁的单一服务形态,向多元化的仓储管理、库存控制、加工包装、分拣配送乃至质押监管等全方位增值服务方向转变;在技术层面上,从传统的平面堆叠、人工操作,逐步转向立体化存储、单元化作业以及机械化与自动化操作的新型模式;而在管理方面,则将从过去的分散、粗放式经营,逐渐迈向精细化、标准化与信息化的高级阶段。
我们期望在未来五年内,能够实现加工配送率达到40%的目标,同时仓储服务达标率也能相应地提高至40%,立体仓库的总面积占仓库总面积的比例也能达到40%。此外,我们还期待仓储企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商品库存周转速度得以明显加快,流通环节仓储费用占商品流通费用的比率能够显著降低。
我们将全力支持仓储企业创新经营模式。我们鼓励仓储企业顺应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供应链库存管理、加工包装、分拣配送等一系列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同时,我们也鼓励仓储企业通过联盟、重组、托管经营等多种方式,推动网络化仓储配送的发展。对于具备条件的仓储企业,我们更是支持其规范开展质押监管等供应链融资监管服务。
我们将引导仓储企业推广应用新技术。我们将大力推广集装技术和单元化装载技术,以提高仓储作业效率。同时,我们也会推广应用条形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等自动识别、标识技术和货物快速分拣技术。此外,我们还将加强仓储技术装备的研发与推广,鼓励企业采用仓储配送、装卸搬运、分拣包装、条码印刷等专用技术设备。
我们将加强仓储企业信息化建设。我们将支持仓储企业购置或自主开发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有条件的仓储企业更应该积极应用物联网技术。我们还将支持仓储企业与连锁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生产企业等建立信息对接系统,实现数据共用、资源共享,从而提高仓储企业的供应链服务水平。
我们将提高仓储企业标准化应用水平。我们将指导仓储企业在仓库建设、仓库设计、仓储服务、仓储作业绩效考核等方面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大标准推广力度。我们还将支持仓储企业进行技术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鼓励仓储企业使用标准化托盘,并积极参与托盘共用系统建设。
我们将鼓励仓储资源利用社会化。我们鼓励仓储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仓储联盟、共同配送、管理外包、建设仓储资源交易平台等方式,有效提高仓储设施利用率。我们还鼓励企业内部仓储设施对外开放和经营,整合仓储资源,促进仓储资源社会化。
我们还将加大冷库改造和建设力度。我们将适应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需求,指导企业对现有冷库进行技术改造,并利用先进技术建设现代化冷库,促使我国冷库由原来大批量、小品种、存期长向小批量、多品种、多流通形式转化。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冷库系统管理,提高运作效率,鼓励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