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电子行业以及化学制品生产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特别是在我国,工业机器人中有近半数应用于汽车制造业,而其中大部分属于焊接机器人;相比之下,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汽车工业机器人占据了全国所有工业机器人总数的大约五分之三。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预计,到2014年,中国将毫无悬念地晋升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全年销售数量可达3.5万台,相较于2011年的数据,增幅高达约60%,占据全球总销量的比例也将达到惊人的17%。考虑到劳动力成本以及职业安全风险控制等因素,某些特定岗位上机器人逐步替代人工操作的趋势已然不可阻挡。
据悉,重庆市正在全力推动“机器人之都”的建设进程,其具体措施包括构建以机器人本体结构、传感系统、控制系统、仿人智能系统以及关键零部件为主体的完整产业链,同时在全市范围内的信息技术、汽车摩托车、机电装备等多个领域进行机器人的示范应用,并计划在2015年成功建立一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器人体验馆。
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三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两江新区世纪创新创业城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以及重庆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已经签署了四方合作框架性协议,共同发起成立了一家专注于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领域的科技创新联盟。合作各方将在重庆两江新区共同组建一家名为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公司的实体机构,主要负责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玩具机器人、军事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水下机器人以及太空机器人等七大领域的研究、开发以及产业化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2月20日,重庆两江新区传来喜讯,该区域的重大科研引领型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的主体工程已经在水土园区顺利完工,预计将于今年8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届时,由该研究院机器人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流水线组装焊接机器人将为重庆市的汽车摩托车产业提供服务,从而使“重庆造”的汽摩产品融入更多的科技元素。
据介绍,已经完工的主体部分占地面积约为10.8万平方米,主要用于机器人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包括综合楼、公寓、孵化楼以及厂房主体等设施。该中心将智能传感和智能控制技术作为核心研究方向,立足于重庆市打造“机器人制造基地”的战略规划和产业结构特点,展开智能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的深入探索。
目前,国内汽车摩托车企业普遍采用的“六自由度串联弧焊机器人”市场主要由国外品牌主导,关键零部件长期以来严重依赖进口。为了满足重庆汽摩制造业的庞大需求,研究团队精心设计了两款弧焊机器人,其中一款已经进入样机装配和调试阶段。
据了解,这款机器人的各个主要部件均为国产产品。除焊接作业外,它还具备喷漆、涂胶、搬运等多种功能。
此外,机器人技术研究中心还在加紧研制一款能够完成三色LED散件排队、高速高可靠性插件等多项任务的机器人,旨在大幅降低LED电路板插件工作所需的大量人力资源,未来有望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取代昂贵的国外进口设备。目前,该项目的机械主体已经制造完毕,正处在试验和调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