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独特特性在于其遍布于各处且知晓万事万物。这项技术旨在打造一种全方位的绿色无接触式技术,实现感知、通信等等环节既极度省电又能全面覆盖、确保高度稳定的链接、安全高效的通信、大规模的网络体系以及具备自动恢复功能等优点。对于家庭领域的实际运用而言,要求设备的安装简便易行,操作简便直观,后期维护无需过多操劳,同时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简而言之,即便是普通消费者只需阅读简洁明了的说明书便可自行迅速组建完整的智能家居系统,无需专业人员的协助,这正是物联网型智能家居产品的显著特色。
相较之下,传统的智能家居则主要依赖有线连接,这不仅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施工及维护,而且施工周期漫长,成本高昂,系统灵活性不足,维护和修理困难重重,扩展性能低下。许多项目完工后,用户往往无法对系统进行更新或升级,使得消费者倍感困扰。因此,是否采用综合布线成为了区分物联网智能家居与传统智能家居的关键所在。
物联网的核心特征在于物物相连,若不能遵循统一的标准,显然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标准化无疑是推动物联网智能家居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
就当前我国的现状而言,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物联网(包括智能家居)产业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然而,我们的目标明确,方向一致。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无论是行业监管机构、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尚未形成清晰的认识。在此背景下,过早地制定统一甚至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可能会带来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较为稳妥的策略应是鼓励各种形式的智能家居蓬勃发展,将标准的选择权交还给市场。
自“十二五”规划将物联网产业列为战略重点产业以来,国务院近期发布了《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文件在业界引发了广泛关注。作为物联网产业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智能家居产业更是掀起了一股热潮。
据业内人士透露,早在2012年初,国家已将智能家居纳入“十二五”规划的九大产业之中,为众多企业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近两年来,智能家居产业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已然成为家居行业中的一匹黑马,国内外知名品牌纷纷争夺市场份额。据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约为420亿美元,市场增长率保持在20%-30%之间,预计至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240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