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模式推动节能减排事业发展

   2024-05-17 工业品商城44
核心提示: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模式凭借其独特的商业模式优势,正深入到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以及交通运输等诸多领域,极大地推动了节能减排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此模式下,节能减排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得以有效化解,同时也能够妥善处理用能单位在资金层面所面临的困境。例如,用能单位不再需要独自承担节能项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模式凭借其独特的商业模式优势,正深入到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以及交通运输等诸多领域,极大地推动了节能减排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此模式下,节能减排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得以有效化解,同时也能够妥善处理用能单位在资金层面所面临的困境。例如,用能单位不再需要独自承担节能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及技术风险;在成功实施节能项目,实现用能成本降低的同时,他们还能从中获得实施节能带来的丰厚收益,并且从EPC提供的设备中获益良多。值得一提的是,EPC项目的节能效率普遍较高,通常在5%-40%之间,甚至有可能达到惊人的50%。此外,通过借助EPC实施节能改造,客户的现金流动状况得以显著改善,使得他们能够将有限的资金投向更为重要的投资领域。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举措有助于客户实现更加科学的管理,他们可以借此机会获取专业的节能信息和能源管理经验,提升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进而推动内部管理走向科学化。最后,通过实施节能改进,客户的产品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由于节约了大量能源,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从而树立起绿色企业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优势。无论在全球经济的平稳时期,抑或是经济危机期间,这种技术和资金上的双重优势都能够帮助客户有效应对节能项目所带来的风险,最终实现双方共赢的美好局面。

    在山西省,为了进一步规范合同能源管理工作,相关部门精心编撰了《山西省合同能源管理操作指南(2012版)》。这份指南精选了166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涵盖了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余热余压利用工程、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电机系统节能工程、建筑节能工程、绿色照明工程等多个方面。在浙江省,根据《宁波市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宁波全市3000多家公共机构已经全面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他们针对各自机构的中央空调、照明、锅炉等相关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节能“诊断”,然后一次性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并计划在年底前完成本市90家公共机构的能耗实时监测系统全覆盖。同样在湖南省,张家界湘电国际酒店举行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启动仪式。据了解,该项目的节能效率预计可高达70%。

    在江苏省,靖江市首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靖江众达炭材有限公司脱硫液泵节能改造项目已经顺利通过验收。该项目的节电率接近50%,远远超出了预期。在广东省,舟山市财富君廷大酒店与浙江舟山华灿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的合同能源管理工程已经正式投入运行,本次节能改造的重点在于酒店的供热水系统。而在辽宁省,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有限公司则选择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节能改造,他们在一台150MW火电机组的汽轮机冷端系统中运用了VUES(汽轮机凝汽器真空保持节能系统)技术,预计每年将节省标煤超过3000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约0.8万吨,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50万元。

    确立健全的标准化体系乃是推动企业节能减排事业的基石。唯有全面加强标准化制定工作力度,才能构建起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及工作标准为核心要素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广大企业借力于技术标准的广泛推广,从而提升其在节能减排领域的市场竞争力。依据企业能耗及污染物排放规模,确定相应的监控管理及科技服务主体,同时引进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助力企业顺利完成生产技术改造。

    至今为止,除《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之外,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已针对各个行业的节能服务合同进行了精细化设计,例如城市道路照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标准合同、室内照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标准合同、空调节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标准合同、工业综合节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标准合同等相关标准。

    然而,在合同能源管理实践中,双方易出现诸多问题,亟需一套统一的准则作为参考,既有助于明确责任归属,亦是保障双方权益的重要手段。

    例如,如何准确衡量节约能源量便成为了双方关注的焦点所在,而标准所解决的正是在节能量确定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难题。相关专家指出,即将颁布的《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通则》明确了节能量确定所需开展的三项基础性工作;首先,明确了节能量的定义,以便各方在共同认知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其次,强调了测量和验证的重要性。在实际项目操作中,节能量引发争议的原因往往在于计算方法和基础数据存在误差。为此,该标准提供了多种测量和验证节能量的方法,并要求对节能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强调在项目实施之前必须制定完善的测量和验证方案,明确测量和验证的主要内容,以避免在执行过程中产生争议。

    在合同能源管理(EPC)的发展历程中,能源计量、监测、审计等环节均离不开标准的指导。然而,自EPC模式引入我国以来,相关标准未能及时跟进市场需求,导致部分用能企业与节能服务公司之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纠纷。然而,从当前形势来看,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推出以及EPC市场的逐渐成熟,相关标准的出台已然指日可待。

    在此背景下,相关专家呼吁,用能企业与节能服务公司应当积极投身于标准制定的进程之中,这不仅有助于推动标准的制定工作,更是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预计未来不久,我国将根据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一系列节能服务领域的标准,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进而有力地推动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蓬勃发展。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