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则消息无疑让人充满期待,然而,国际能源市场的反应略显平静,化石燃料的价格依然坚挺崛起的势头,表明市场对于此预测持保留态度。从长远角度来看,风能发电与人类追求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相契合,发展潜力无可限量,这一点无需质疑;然而,现阶段,风能发电的发展,特别是其实际应用,正面临诸多复杂因素的困扰,如全球能源形势日益错综复杂,欧洲由于经济放缓而削减对清洁能源的财政补贴,美国借助“页岩气革命”逐渐寻求能源自主等。这些因素中,电能的存储技术难题以及美国等部分国家在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成为了阻碍风能发电迅速发展的主要瓶颈。
风能发电的利用过程可以概括为两大环节:首先是风力发电,其次是电力传输(即将生产出的电力通过多层次的电网输送给最终用户进行使用)。从当前风电机组叶片、控制系统、变流器、集成系统等方面的技术进步来看,通过科技创新降低风能发电的成本,使之与传统能源成本相当,这一愿景并非遥不可及。然而,在电力传输环节,目前面临着严峻的制约,这是由风能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风能具有不可预知性。简言之,无风便无法发电。风能的这种不可预见性、电能的难以储存性以及电力负荷瞬时的平衡性,使得风力发电可能对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导致成本增加。对于电力系统而言,发电比例越大,接入成本越高,并且当发电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后,并网输配电成本将会大幅攀升。从各国风能发电的实践经验来看,主要问题往往集中在接入电网环节。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推动风能发电产业的发展,更需在储能、电网技术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目前,风能发电行业已经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例如加大储能比例。然而,考虑到目前储能技术的滞后性及其高昂的成本,我们很难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测。就现状而言,风力发电在全球任何一个独立的电力系统中所占比重仍然较小。因此,对于欧洲电网系统而言,实现50%的风电比例将是一项巨大的成本和技术挑战。
除了“硬”的电网瓶颈外,改善风能发电发展的“软”环境同样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从产业政策层面来看,各国扶持风能发电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已经初步建立,除了关税支持、国内税收激励政策及出口信贷补贴等措施外,还涌现出一些机制创新设计,如美国、英国实施的强制可再生能源目标等。然而,全球范围内的可再生能源政策框架尚未成型,在某些国家,实际的政策法规支持力度不足,美国甚至有意将天然气和煤炭等传统能源纳入清洁能源范畴。世界风能协会认为,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风能发电的发展前景无法获得稳定的支持。另外,作为化石能源的替代品,风能发电的基础竞争力随化石能源价格的上涨而提升,据国际能源署估算,2012年全球化石能源补贴高达5500亿美元,而能源补贴改革的难度也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