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要任务是从增量扩大逐步转向以存量调整为主导。中国拥有丰富的制造行业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出现供应过剩现象,如果继续依赖通过投资拉动进行重复性建设,无疑将使恶性竞争加剧,削弱本国制造商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需要由市场主导来完成存量调整工作,同时需借助跨行业、跨领域、跨所有制以及跨地区的政策引导。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已经形成了新的条块分割格局,现阶段在国内进行企业兼并重组难度较大,反观收购国外企业则相对较为容易实现。
任沁新先生还主张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寻求技术并购机会。当前,中国经济正加速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国企业也在不断加大“走出去”的力度。然而,必须承认的是,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仍主要停留在用资金交换项目、用项目获取资源的阶段。因此,政府应当积极倡导、引导、支持具有强大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寻求技术并购,这无疑是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占据技术制高点的有效途径。他建议国家设立类似于科技投资公司和科技产业基金的资本性融资平台,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分享收益,以此支持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更好地利用海外的科技和人才资源,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提升我国的整体技术水平。
除此之外,在企业的发展与管理方面,首先要建立健全规范的技术创新制度环境。对于研发型企业而言,开发一项全新的技术或产品可能需要耗费长达五年乃至十年的时间进行深入研究,然而一旦投放市场,短短两到三年内便可能面临被模仿的困境,这并非个别案例。若一家企业能够无需付出任何代价便通过抄袭或侵犯知识产权获得利润,那么便不会有企业愿意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技术研发。因此,国家应当切实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营造出严格且规范的制度环境,从而激发更多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
在企业评价机制方面,我们需要引导企业主动进行转型升级。目前,国有企业普遍采用的是绩效考核制度,然而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在整体上并不尽如人意,存在重视规模而忽视效益、注重眼前利益而忽略长期规划、看重投资而忽视回报、偏重资产而忽视质量等问题,导致企业虽然规模庞大却缺乏核心竞争力,无法实现优质、高效、实在的发展。许多企业虽然规模庞大,但实际能力却相对较弱,具体表现为创造效益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薄弱、可持续发展能力欠缺、抵御市场冲击能力不足,一旦市场发生波动,便难以承受压力,显得脆弱不堪。
企业需要按照相关规定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五险一金”的缴费比率高达42.8%。举例来说,假设某位员工的月薪为5000元,企业除了需要支付该员工5000元的薪酬外,还需为其缴纳2140元的社会保障费用,一年下来,企业所承担的社会保障费用将高达25680元。根据收入倍增计划,当员工月薪达到10000元时,企业每年不仅需要支付12万元的工资,还需为其缴纳51760元的社会保障费用。同时,员工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三项费用总计亦达到了23%。随着员工工资收入的提高,他们所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也相应增加,每位员工每月需缴纳985元的个人所得税,最终员工可支配的现金收入为6715元,而可支配现金收入的增长率仅为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