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增量扩张到存量调整: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024-05-22 工业品商城52
核心提示:首先,我们必须紧跟形势变化,将当前的重心由增量扩张逐渐转向存量调整。事实上,中国拥有大量的制造业资源,但在某一方面却过度饱和,供应超过需求。如果我们继续依赖投资拉动所产生的重复建设,将会导致恶性竞争愈演愈烈,进而削弱我们的竞争力。进行存量调整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同时也离不开跨行业、跨领域、跨所有制以及

    首先,我们必须紧跟形势变化,将当前的重心由增量扩张逐渐转向存量调整。事实上,中国拥有大量的制造业资源,但在某一方面却过度饱和,供应超过需求。如果我们继续依赖投资拉动所产生的重复建设,将会导致恶性竞争愈演愈烈,进而削弱我们的竞争力。进行存量调整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同时也离不开跨行业、跨领域、跨所有制以及跨地区的政策引导。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已经形成了新的条块分割现象,目前在国内进行兼并重组面临诸多困难,相比之下,收购国外企业则显得更为可行。

    任沁新先生还提出了一项重要建议,即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寻求技术并购。随着中国经济加速融入全球经济,中国企业也在不断扩大其“走出去”的步伐。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中国企业的“走出去”仍主要停留在资金换项目、项目换资源的阶段。因此,国家应当积极倡导、引导、支持具有强大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寻求技术并购,这无疑是加强国际技术融合、占据技术制高点的有效途径。他建议国家设立类似于科技投资公司和科技产业基金的资本性融资平台,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分享利益,以此支持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更好地利用海外的科技和人才资源,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升我国的技术实力。

    除此之外,在企业的发展与管理方面,我们首先需要营造出一个规范的技术创新制度环境。对于研发型企业而言,开发一项新技术、新产品可能需要耗费五年、十年的时间进行深入研究,然而一旦推向市场,短短两三年内便可能迅速被模仿,这并非个别现象。如果一家企业能够无需付出任何代价,仅通过模仿或者侵犯知识产权就能获取利润,那么便不会有企业愿意投入巨大精力进行技术研发。因此,国家应当切实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营造出严格、规范的制度环境,从而激发更多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

    其次,我们需要在企业评价机制上引导企业主动转型升级。目前国有企业普遍采用的是绩效考核制,然而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并不尽科学,存在重视规模而忽略效益、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强调投资而忽视回报、看重资产而忽视质量等问题,导致企业虽然规模庞大,但实际能力却相对较弱,具体表现为创效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薄弱、可持续发展能力欠缺、抵御市场冲击能力不足,一旦市场出现波动,便难以承受,脆弱不堪。

    最后,任沁新先生指出,我们需要为实现员工收入倍增计划创造必要条件。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唤醒了全体中国人民的中国梦,到2020年实现人均收入翻一番已然成为全国人民的热切期待。全民人均收入翻一番,首要任务便是在职职工收入翻番。

    目前,各家企业都需依照法规规定,缴纳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在内的“五险一金”费用,总计高达42.8%。换言之,若某位员工的月薪为5000元,那么企业除了需向该员工支付5000元薪酬外,还须额外承担2140元的社会保障费用,一年下来,这笔社保支出将高达25680元。根据收入倍增计划,当员工月薪提升至10000元时,企业一年所支付的工资总额将高达12万元,同时还需承担51760元的社保费用。此外,员工个人需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公积金三项费用总计亦达到了23%。随着员工工资水平的提高,他们所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也会相应增加,每位员工每月需缴纳985元的个税,最终到手的可支配现金收入仅为6715元,增长率仅为74.9%。

    经过初步估算,假设不考虑物价上涨因素,企业每年的工资总额需至少增长12%,方能确保员工的可支配现金收入不出现下降。然而,以我国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来衡量,如此高昂的工资性成本与税费比率无疑令大部分企业难以承受。截至目前,全国共有3.21亿名在职员工,倘若无法实现企业员工的收入倍增,那么全民收入倍增的目标便无从谈起。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