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深挖其背后的产业壮大和政策推手 

   2024-05-22 工业品商城33
核心提示:事实上,我们耳熟能详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概念,乃是2005年在突尼斯召开的全球瞩目的信息化社会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首次发表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所正式确立的。根据人们广泛认同的定义,物联网大致呈现出三层次的逻辑架构:首先是感知层,

    事实上,我们耳熟能详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概念,乃是2005年在突尼斯召开的全球瞩目的信息化社会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首次发表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所正式确立的。

    根据人们广泛认同的定义,物联网大致呈现出三层次的逻辑架构:首先是感知层,其主要职责在于搜集实时信息,尤其针对物质世界的感知,具体涉及诸如二维码标签与识读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标签与读写器、摄像头、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传感器、终端设备以及传感器网络等;其次是网络层,其主要功能在于信息传输、初步处理、分类以及聚合等操作;最后则是应用层,为各个行业提供应用基础设施。

    一位来自北京的证券分析师表示,“物联网并非单一的行业类别,而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框架,只要符合上述逻辑架构的各类产品或服务,皆可纳入其中,从而覆盖了电子、计算机、通信等多个行业领域。”

    回顾2009年,物联网概念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可谓风头无两。然而历经数年的发展,由于缺乏坚实的产业基础作为支撑,物联网在过去一年里似乎出现了“降温”的迹象。

    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末至2011年末期间,国内某知名券商研究所连续两年推出了以“物联网行业策略报告”为主题的年度研究报告。然而到了2012年末,该券商研究所却不再沿用“物联网行业策略报告”的名称,而是将其拆分为软件及服务行业报告以及电子元器件报告两部分。

    尽管资本市场上的物联网概念逐渐降温,但与其相关的产业仍在稳步发展之中。

    一位长期专注于物联网研究,如今投身于物联网行业并购业务的业内人士指出,“在2009年之前,大部分人仅仅将物联网视为一种时尚潮流,并不认为其具有实质性的应用价值。然而现今,许多企业开始尝试利用物联网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并寻求能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当前我所观察到的行业需求大多是由内生动力驱动的,相较以往,人们对于物联网的认知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在拥有20多年物联网相关从业经验的陈长安看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范围内,物联网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自2005年“物联网”概念诞生以来,这一看似前卫且极具吸引力的理念便频繁地被各行各业所提及,被公认为是未来经济世界发展的重要支柱,更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大势所趋。而促使这一概念真正落地生根的关键驱动力无疑是政策引导。相较于海外市场,我国物联网得以快速发展的一大优势,正是得益于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扶持。

    2012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颁布实施《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这份纲领性文件明确将超高频和微波射频识别标签、智能传感器等领域列为重点支持对象,并计划在九大领域展开示范工程建设。

    一年后的2013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力争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重要领域的规模化示范应用,攻克一批核心技术难关,初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这一系列政策举措使得物联网再次焕发出无尽的想象空间。据新华社早先公布的《2010-2011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预测,保守估计到2015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惊人的5000多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约为11%左右。

    一位来自上海的私募基金公司总经理向记者表示,“物联网无疑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它将原本定性的事物转化为定量化的数据,从这个角度来看,甚至连城镇化进程也将因此获得全新的解读视角。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整个社会的运营成本必将大幅降低。”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