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颁发了《“十二五”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规划》,该计划明确指出,将于“十二五”时期正式启动高速列车、智能电网与特高压以及深海工程等多个重要领域的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试点工作。
国家重大创新基地,是一种致力于达成国家战略目标,通过紧密连接创新链各环节,加快实现重大创新成果转化与推广的新型创新组织,其设施设备呈现出鲜明的先进性,拥有众多卓越人才,运作效率极高,具有世界领先的水准。
在“十二五”期间,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创新载体发展基础,国家将精心挑选那些具备优越创新条件和扎实基础的领域,作为试点,共计划建设15至20个国家级重大创新基地。预计到2020年,在成功积累试点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将依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所确定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全面展开布局,最终建成一系列国家级重大创新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电网与特高压、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都将在“十二五”期间启动国家级重大创新基地建设试点工作。据规划显示,这些基地将主要针对重点工程进行建设,主要负责重大战略产品与工程的研发,推动创新成果在技术开发与工程化阶段的迅速传播,促进重大创新成果的工程化示范应用,从而确保国家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弥补国家战略空白,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国家还将设立基础性、公共性的国家级重大创新基地,以及面向农业、传统产业的国家级重大创新基地。
根据规划,国家级重大创新基地应具备以下四大功能:首先,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发现、提出、承担并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任务,以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提升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其次,整合优势科技创新资源,构建开放共享和协同创新机制,进行重大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持续保持科技创新的引领地位,推动科技创新服务于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的发展;再次,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与扩散,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最后,吸引、汇集、培养科学、技术、工程与产业化方面的高水平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