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在替代人类执行重复性劳动方面展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这已成为如富士康这类全球知名巨头大规模采纳并运用机器人技术进而显著提升制造业效率与产品质量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应对日益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压力下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尽管工业机器人在诸如焊接、注塑、喷涂以及搬运等诸多领域均已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制造装配环节仍面临着技术、价格及使用等多重挑战,因此在企业实际运营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装配机器人具备一定的个性化特征,需进行专门研发,这涉及到巨大的投资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使得众多中小企业在投入时心存疑虑,从而导致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步伐相对缓慢,其推广应用的领域尚未达到广泛普及的程度。
富士康采用机器人的举措再度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机器人应用的高度关注。从当前情况来看,工业机器人无疑已成为热门话题之一,实际上,这种技术并非新近出现的产物。早在20世纪50年代,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技术便已臻于完善。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起,我国陆续设立了9座机器人产业化基地以及7个科研基地。这些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为机器人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我国已经具备生产国际领先水平的平面关节型装配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弧焊机器人、点焊机器人以及搬运码垛机器人等一系列产品的能力,其中许多品种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现阶段,汽车行业是机器人订单量最为庞大的行业,而食品行业对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亦日渐成熟,电子行业则成为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增长最快的行业。眼下,众多制造型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工业机器人,原因在于他们期望借助机器人来替代人力,从而达到节约人工成本的目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机器人成为热门话题实属预料之中,2012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机器人产业作为智能制造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战略性的发展机遇。机器人拥有人工难以匹敌的诸多优势:能够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产品品质与精度、通用性极佳、工作效率高昂、运行速度迅捷、稳定性与可靠性卓越、重复精度超群,且能够持续工作长达10至15年,自动化水平堪称极致……凭借其独特的良性结构与柔性控制方式,已然成为工业领域的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