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尚未逝去的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曾组织召开了全国性的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化推进会议。在这个会议中,工信部的高层领导——总工程师朱宏任先生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面对我国众多且规模较小的小型及微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对于这些企业整合零散资源、构建高效的生产与服务能力,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消费者需求、改善民生状况并带动就业市场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董宝青先生进一步阐述道:“当前,物流企业及其内部物流的信息化发展尚存在不均衡的情况,大部分企业仍停留在初级阶段,无法为供应链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也难以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他认为,对于企业的生产管理而言,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不仅有助于加速物流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型,从而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产业链协同效率;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物流企业之间以及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协同合作,进而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因此,《意见》明确将提高物流企业及其内部物流的信息化水平视为未来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该《意见》,在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以及电子产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将选取若干具有影响力的主要制造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物流作业和管理水平。除此之外,充分发挥重点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挖掘核心物流企业的行业资源整合潜力以及推进面向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样是提升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物流信息化的标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议题之一。董宝青先生强调:“我们需要加快研究和制定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编码、安全和管理方面的相关标准,以促进数据层、应用层和交换层等物流信息化标准的有机衔接,推动物流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进程。”
然而,目前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尚显不足,系统内部的条块分割现象较为严重,难以实现信息的互通有无和共享共用,从而难以构建完整畅通的供应链体系。这种现状最终可能导致无效环节增多、物流速度放缓、成本攀升以及事故频发。
针对上述问题,《意见》提出了明确目标:到“十二五”规划期末,力争使物流信息化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关键的基础性标准、重点行业应用标准和服务规范的制定和宣传推广取得显著成效。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意见》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优先推进关键的基础性标准和重点专业、行业标准的制定与宣传推广工作。按照《意见》的要求,逐步完善汽车及零部件、食品、药品、纺织品、农资和农产品等重点行业的物流信息化应用标准体系,以促进数据层、应用层和交换层等物流信息化标准的有机衔接。
当前,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推动中国智慧物流的深刻变革。可以预见,智慧物流必将成为信息化物流的下一个发展阶段。董宝青先生表示:“我们应当将数字物流、智慧物流作为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标志。”